2016年全省原材料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6年,全省原材料工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578.06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26%,比上年减少1.24个百分点。其中冶金、有色、石化、建材行业全年分别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11.84亿元、820.85亿元、616.52亿元、728.85亿元,同比增长4.0%、2.6%、4.4%、8.1%。
一、冶金行业
(一)主要指标。2016年,全省冶金行业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411.84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155.13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实现新产品产值343.39亿元,同比增长4.8%;出口交货值37.76亿元,同比增长-34.8%。全年生产生铁1791.36万吨、粗钢1827.82万吨、钢材1998.69万吨、铁合金183.85万吨,同比增长1.7%、0.9%、3.6%、-18.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6.74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利润总额48.42亿元,同比增长117.8%;实现利税总额104.06亿元,同比增长3.6%;应收账款112.97亿元,同比增长-2.1%。
(二)运行特点。2016年,全省冶金行业面对价格、资金、环保等问题的挑战,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攻关挖潜,提质增效,实现脱困发展,利润总额比上年度增长1.17倍。一是去产能任务进展顺利。2016年8月12日,华菱集团旗下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50吨电炉彻底关停封存。严厉打击“地条钢”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淘汰9家“地条钢”企业,淘汰落后产能275万吨。二是钢材价格波动回升。在国家强势推动钢铁煤炭去产能的情况下,全年钢材价格出现波动并合理回归,但仍处于低位,全年销售均价达到2540元/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48元/吨,增幅6.19%。三是钢材出口下降。受国内钢材价格回升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国际市场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增多,钢材出口难度加大。华菱集团全年出口钢材103.3万吨,同比减少33.3万吨,降幅24.35%。四是产品创新颇具成效。华菱集团开发出30余个高附加值产品,并实现批量生产,其中有11项为国内首创。全年完成各类重点品种钢产销470万吨,占比31.7%,完成新产品销量30万吨,创效1亿余元。
(三)存在问题。一是融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受银行系统严控产能过剩行业信贷规模限制,华菱集团减少银行受信50亿元,主要融资渠道仍依靠传统的银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直接融资比例较低,且融资成本大大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二是化解过剩产能后续任务依然艰巨。全年虽然提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去产能目标任务,但企业还面临着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两大难题,打击“地条钢”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钢材市场需求不足。机械、造船和石化等行业依然低迷,新能源用钢亦受能源政策和能源资源影响,社会钢材需求仍然不足。国际贸易争端加剧,美国、欧盟相继实行钢材反倾销,反补贴税率达到75.60%,钢企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二、有色行业
(一)主要指标。2016年,全省有色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20.85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实现出口交货值42.81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26.71万吨,同比增长-14.4%,其中:精炼铜5.45万吨、铜材48.07万吨、黄金49.73吨、白银9328.25吨、铝材208.9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8.1%、17%、13.8%、9.4%、1.2%,其余铅、锌、镍、锡、锑为负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74.25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82.60亿元,同比增长4.7%;实现利税总额143.75亿元,同比增长-22.9%。
(二)运行特点。2016年,全省有色行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努力调结构、促转型,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企业盈利状况趋于好转,行业经济运行整体平稳。一是效益指标稳中有进。在主要有色金属产量减少的情况下,全省有色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3%,利润同比增长4.73%。二是行业投资增速趋缓。有色行业全年完成投资额460.35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完成投资107.32亿元,下降12.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投资350.2亿元,增长17.1%。三是进出口降幅收窄。全年有色金属进出口总额13.1亿美元,同比下降11.26%。其中:出口8.6亿美元,同比下降12.3%;进口4.84亿美元,同比下降9.2%。四是“互联网+有色”初见成效。金贵银业全资子公司湖南金福银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产品交易及物流平台,2016年交易额达7亿元;湘北铜业打造的“金循环”再生金属电子交易平台完成800多亿元再生金属交易结算量;金龙铜业线上交易平台也正在积极筹备当中。
(三)存在问题。一是用电成本偏高。周边省份有色金属企业综合用电成本普遍为0.2-0.5元/度,而我省为0.6-0.8元/度,企业用电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下降。我省唯一一家电解铝生产企业创元铝业因电价问题已于去年年初关停。二是人工成本增加。“五险一金”由企业负担部分占到人工成本支出的40%左右,高出广东省10个点左右,很多劳动密集型有色企业不堪重负。三是人才难以引进。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的技术工艺得到极大提升,能耗和污染都已显著改善,但由于惯性偏见影响,加之没有出台特别吸引人才的配套政策,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招聘难、成本高。四是企业融资难。银行将有色行业列入“两高一资”,缩小信贷规模,贷款只收不放,防范风险,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缺。
三、石化行业
(一)主要指标。2016年,全省石化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16.52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现价)2525.39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新产品产值357.19亿元,同比增长-2.5%;出口交货值45.96亿元,同比增长-21.3%。主要化工产品生产产量,无水芒硝148.04万吨、纯苯3.81万吨、涂料133.86万吨、合成橡胶29.81万吨、化学制剂305.40万吨、化学纤维7.1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89%、71.06%、12.35%、5.35%、12.44%、9.62%;原油加工量815.92万吨、烧碱42.97万吨、合成氨74.35万吨、氮肥61.55万吨、复合肥料270.09万吨、化学农药4.97万吨、日用塑料制品6.0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07%、-10.69%、-29.41%、-10.32%、-4.11%、-3.21%、-10.3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0.16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81.95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利税总额279.27亿元,同比增长-7.5%;应收账款98.83亿元,同比增长11%。
(二)运行特点。2016年,全省石化行业认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提质增效效果明显,随着产品价格触底回升,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整体效益企稳回升。一是石油企业趋稳转好。由于国际油价低位运行,经国内汽柴油多次提价和油品升级,长岭炼化、巴陵石化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回暖。2016年,长岭炼化完成销售收入324亿元,全年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2.4亿元;巴陵石化完成销售收入203.7亿元,同比增长21.3%,亏损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亏2.33亿元。二是重点企业走势强劲。以湘江涂料、湖南海利、东方雨虹、长岭科技、高安新材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在市场中开拓创新,推动产业链延伸,提质升级,以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抢占市场先机。湘江涂料汽车漆完成销售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21.8%;湖南海利完成销售收入23.5亿元,实现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9%;东方雨虹防水材料实现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65.9%;长岭科技馏分煤焦油加氢改质技术等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完成产值7520万元,同比增长64.5%。三是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由于高能耗企业逐步减少,氯碱、纯碱、合成氨、氯酸盐等产品产量大幅下降,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和管理加强,全省石化行业单位能耗大幅下降。四是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湘江涂料、湖南海利、嘉兴石化、中顺化工、东方雨虹等一批新上项目已相继顺利投产。长岭科技开发公司石油化工循环经济项目研发中试基地项目设备已完成安装,正在进行试生产。催化剂长岭分公司云溪基地、巴陵石化、金瀚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里一批签约重点工程也即将开工建设。五是退城入园产业布局基本形成。通过全面推动化工生产企业搬迁入园,化工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基本实现了产业集约化、一体化发展。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衡阳松木经济开发区、临湘滨江工业园、望城经开区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郴州氟化工产业园、洪江工业集中区等一批主要化工园区和浏阳生物医药工业园、常德德山经开区等一批化工关联园区发展迅速。
(三)存在问题。一是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石化行业原材料成本下降,但用工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环保成本、用电成本等增加,总体成本呈上升趋势。二是安全环保压力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化工企业环保要求不断提高。“谈化色变”的心理作用,“天津港”事故的发生,导致地方政府审查新上化工项目特别严格,甚至不批不建化工项目,不利于化工产业的发展。三是部分行业亏损严重。以电为原料生产烧碱、电石、氯酸钾、电解锰等化工企业,因湖南工业电价偏高,产品成本上升,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国家取消化肥生产电价优惠政策后,加之氮肥产品价格下降,化肥企业也亏损严重。去年5月,全省唯一一家尿素生产企业湖南宜化停产。
四、建材行业
(一)主要指标。2016年,全省建材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28.85亿元,同比增长8.1%。出口交货值17.72亿元,同比增长11.1%。主要建材产品产量,萤石43.83万吨、砂石1934.29万吨、水泥12177.65万吨、商品混凝土7490.99立方米、石膏板0.98万吨、平板玻璃2739.14重量箱、日用陶瓷制品14.88亿万件,同比分别增长8.97%、36.44%、3.85%、12.29%、64.02%、25.30%、17.00%;石灰石1237.68万吨、石膏1363.59万吨、预应力混凝土桩179.89万米、耐火材料制品238.42万吨、石墨及炭素制品263.7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60%、-2.30%、-47.29%、-0.58%、-18.9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68.32亿元,同比增长8.8%;完成利润总额121.11亿元,同比增长7.1%;完成利税总额189.71亿元,同比增长-14.9%;应收账款156.12亿元,同比增长17.4%。
(二)运行特点。2016年,全省建材行业整体运行平稳,整体效益在第三季度探底后有大幅度改善,效益指标明显好于上年。一是整体效益指标平稳增长。全年建材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1%。二是主要建材产品价格回升。受季节性用量增加和行业价格协同双重作用影响,水泥、商品混凝土等大宗建材从三季度开始价格环比大幅提升,货款回收明显好转。三是装饰类建材增长强劲。防水卷材完成72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1.19%;石膏板完成9807.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02%;钢化玻璃完成1656.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40%;卫生陶瓷制品完成886.02万件,同比增长18.85%。四是基建类建材增长乏力。全年预应力混凝土桩完成179.89万米,同比下降47.29%;瓦完成2.69亿万片,同比下降41.04%;砖完成296.36亿万块,同比下降9.77%。随着基建新开工项目的减少,基建类产品明显呈下降趋势。
(三)存在问题。一是去产能、错峰生产任务艰巨。受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尤其是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收缩对传统建材冲击较大,2008年金融危机后刺激投资导致新的产能扩张过快,旧的落后产能退出较慢,产供销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产品价格不断下滑,企业间恶性竞争的的势头愈演愈烈,去产能、错峰生产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企业要素成本上升较快。我省电、煤价格较周边省份都高,加之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经营压力仍然很大。三是创新研发能力不足。许多建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储备少,向新兴领域延伸和拓展的能力不够强,缺少一批有技术、有资金、有人才、重管理的领军型企业。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