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常德市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张友德
2008年4月3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强市、民营富民”为战略取向,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
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2007年的发展情况
1、良好态势进一步凸显。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来势较好。一是总量快速增长。到2007年底止,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81095家,新增3100家,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有8217家。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92亿元,占全市GDP的57%,其中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155.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8%。二是贡献显著加大。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24.12亿元,占全市地方税收总额的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5%;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66.39万人,全年发放职工工资79.67亿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结构渐趋合理。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开放,随着市委、市政府引导工作的纵深推进,随着创业者眼界的不断拓宽和思想的不断解放,我市非公经济不再局限于传统商贸、住宿餐饮、农产品加工和运输,已逐步涉及担保、保险、房地产、现代物流和信息平台建设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使原有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多元化。四是品牌意识、环保意识逐步增强。2007年,湖南中泰特种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德山酒业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产品获得省级名牌产品,是创名品名牌最多的一年。目前全市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非公企业达100多家。各企业在注重产品品牌效应、狠抓质量的同时,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非公造纸、水泥、麻纺等污染较大的企业大都安装了环保设施,如津市雪丽造纸不仅安装了环保设施,而且注重循环利用,为“两型社会”建设探索了新的路径。
2、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全市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氛围已基本形成,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一是健全了激励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培育产业集群的意见》、《产业集群“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文件,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激励民间资本投入配套项目,促进了产业链延伸。二是加强了载体建设。为了催生中小企业,各地多方筹资,积极运作,创建了德山经编产业园、云锦纺织工业园、德山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武陵电子电工材料创业基地、安乡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澧县艳电创业基地等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专业园区。其中武陵电子电工材料创业基地进入了国家资金扶持的笼子,德山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澧县艳电创业基地纳入了省重点支持建设的30个基地。三是开展了评优活动。为鼓励我市非公企业更好、更快地向规模型、外向型、科技型、效益型发展,不断做大做强、做好做优,市经委、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工商联、市企业联合会、市个私协等单位先后组织举办了“十佳优秀企业、十佳优秀企业家”、“私营企业100强”、“十大魅力德商”等评选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关心、爱护企业家,办企业光荣的良好氛围,真正使企业家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享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3、民资创业进一步兴起。一是民资办工业进一步活跃。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典型带动,使民资办企业的氛围日趋浓厚。截止去年底,全市中小工业企业户数达6593户,比上年增加758户,增长13%。如常德牌水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发银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民营富民的号召,弃商从工、领办原常德水表厂,把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水表生产企业。二是技改工作全面加强。全年非公经济完成技改投入25.1亿元,较上年增长27.8%,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三是产业配套全面启动。我市部分非公企业主树立甘当配角的勇气,主动挂大靠强,积极寻求战略合作,围绕常德烟机、常德纺机、中联重科、湖南车桥等重点骨干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拉伸了产业链、促进了产业集群发展,为集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4、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级各部门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转变职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履职,加大投入,逐步健全了鼓励、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一是组建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培育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市经委组建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组织专门人员定期深入非公企业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协调解难,受到了企业的欢迎。二是建立了中小企业信息平台。组建了中小企业湖南网常德分网,集中宣传全市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交流发展经验和成果,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平台。三是加大了奖励和政策扶植力度。2006年度兑现了中小企业名牌建设、技术改造、做大做强等奖励资金850多万元,今年又兑现2007年的奖励资金1000多万元,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非公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使全市上下民营富民的认识更高,劲头更足。市经委积极向上做工作,使云锦纺织等7家企业进入了全省“小巨人”计划企业笼子,获得了省经委专项资金的扶植,特别是为国力变压、常德水表等企业争取到国家专项资金175万元。市财政安排贴息资金250万元、发展资金500万,向省里争取农业产业化资金180万元,集中对我市188家国家、省、市三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了扶植,推动了企业发展。四是加强了协会工作。目前,我市已建立了21个专业行业协会,增强了政府与企业的沟通,维护了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促进了行业自律。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主动延伸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家提供了免费体检套餐,为企业车辆免费安装了GPS车载导航系统,并多次举办企业家沙龙,增进了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和企业间的合作。五是提升了企业家素质。市经委主动调整培训方式,组织200多名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了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工程、企业现代管理、精益生产管理等10多期培训班,特别是组织110多名优秀民营企业经理(厂长),前往青岛、深圳,实地参观考察了青啤、海尔、海信、华为、联想、联创等国内著名企业,启迪了思维,丰富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也坚定了他们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六是改善了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主动服务非公经济,为非公经济大开方便之门,累计砍掉各种行政审批事项400多个,使办事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市商务局坚持审批快速原则,做到“手续齐马上办、资料缺协助办、要求急加班办”,确保当日申报当日办结。市工商局坚持人性化服务理念,在推行网上年检、预约年检和一审一核及首问负责制的基础上,实行“一厅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的工作服务机制,确保了服务的优质、高效、快捷。市、县两级纪委在各个园区派驻了行政效能监察室,现场解难,受理、协调解决经济环境问题,并经常性开展“百企走访解难”活动,深受企业赞誉。市委组织部、市经委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连续两年向35家民营企业选派了外协副厂长(副经理),实打实地帮助企业协调外部环境,解决问题,使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得到了实质性改善。 近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呈现出了速度与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但横向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企业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融资瓶颈未得到实质突破,发展环境还不尽人意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必须着力加以解决的重点。
二、2008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围绕“工业强市、民营富民”的战略,稳步推进非公经济成长工程,大力培育千千万万个个体私营户,促进非公经济总量的提升,动员民间能人创业,带动劳动力转移,给创业者最大的自由度,放胆、放手、放宽条件,创造好的环境,促进做大做强,千方百计突出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加强领导、政策激励、统筹协调、配套服务四项措施,实现非公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9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29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新增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100户,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非公有制工业企业10户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同比增长18%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同比增长8%。
(三)具体工作
归纳起来主要是:实施一个工程、抓好两个突破、突出三个重点、落实四项措施。
1、实施一个工程:就是加快实施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成长工程。加强对规上工业企业的指导,帮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现代企业管理,逐步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实施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创新,推进规模扩张,促进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品牌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做大做强。对规下企业加强服务和指导,敦促他们扩建改造,促进上规模、上档次,迅速进入规模企业笼子。
2、抓好两个突破:一是在技术进步上实现突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年实施较大技术改造项目13项;推进自主创新,全年新增1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荐5户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争取通过3户;加快产学研合作,组织召开一次全市非公经济“产学研”活动;实施名牌战略,推荐20个产品申报省级以上名牌,争取15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加强质量管理,引导非公企业积极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争取26户企业通过认证;加强协调指导,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发展扶持项目,争取每年有10户以上非公企业项目被列入计划并获得资金扶持,新增科技成长型企业12户。二是在服务体系建设上实现突破。与有关部门加强衔接、沟通和合作,研究出台《常德市非公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重点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人才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和政策法规服务体系建设。同时,逐步建立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与专利开发、市场开拓、公共服务等体系,积极研究非公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规律,探索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内容、新举措。
3、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近年来,我市非公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甚至省内部分先进市州比,无论在户数、总量上,还是在效益、贡献和影响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市委、市政府确定2008年为工业项目建设年,目的就是要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为此,要坚持一手抓增量、一手抓存量的工作取向,把握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机遇,摒弃小富即安、小步慢走的陈腐观念,引导非公经济业主广泛开展以商招商、节会招商、敲门招商,大力开展合资、合作、合营,拓宽经营范围、拓展合作空间,真正实现技术对接、市场对接、项目对接,力争签约一批、开工一批、落户一批工业项目。二是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农业领域,要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引导农村经济走农业工业化、农产品产业化的道路。组织农民主动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引领市场,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养、加结构,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工业领域,要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主动靠大靠强,主动配套协作,主动提升层次,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同时,要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园,形成集群发展、体系健全、配套协作的航母产业。此外,要引导非公企业通过投资、控股、参股、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大型企业资产重组,加快形成产权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特别要引导那些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中小企业和“五小”企业主动跟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甚至主动转产,实现良性发展。在商贸流通领域,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从代理、分包做起,不断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激励有实力、有条件、有长远眼光和创业激情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扩大投资,走集团化、超市化、连锁化的路子,延伸营销触角,扩大营销半径,增强辐射效应、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再一方面是要采取规划引导、项目引导、政策引导等多途并举的办法,激励民间资本投入创办工业项目,甚至产销一体、前店后厂,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放宽领域、放低门槛、放开限制,按照非禁即入的思路,指导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各种形式甚至国有民营、国有民办、国有民管的办法,积极投入现代物流业、仓储贸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现代会展业等领域,既发家致富,又贡献社会。
4、落实四项措施: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归集职能、明确职责,市非公经济领导小组总揽全市非公经济的全局工作,制定全市非公经济发展目标和计划、实施非公经济发展责任制考核和兑现奖惩;建立健全非公经济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由分管非公经济工作的副市长主持,农办、发改委、经委、财政局、监察局、工商局、商务局、统计局、乡镇企业局、工商联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协调各相关部门工作,研究解决非公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非公经济的日常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对非公工作的安排和部署,搞好情况综合与信息反馈,加强统筹协调与经济运行调度等工作。二是创造发展环境,搞好配套服务。加强非公工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做好选派外协副厂长(经理)的工作,帮助非公企业协调外部环境。切实抓好非公工业企业担保机构的扩资组建工作,组织好非公经济银企洽谈会和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搭建银企互动和市场合作平台。加强非公工业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激励民资入园创业。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平台,加强对非公经济业主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扶持社会咨询公司、培训机构、猎头公司等人才中介机构发展,用市场手段配置人力资源。三是加强政策引导,激发全民创业热情。进一步健全激励民间资本办工业企业的办法,着力解决好民间资本不愿投、不敢投、不会投以及投了效益差等问题。引导民营工业企业以产品、项目、技术为纽带,积极为产业集群核心企业搞服务、搞配套、搞协作,建立配套产品采购保障机制,实现集群式发展。研究设立非公经济发展奖、贡献奖、支持奖,完善激励机制,鼓励非公经济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四是加强统筹与协调。非公办要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的运行调度,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调度台帐,建立健全非公经济监测体系,做到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切实发挥引导、指导、督导作用。数据统计由非公办牵头,有关部门按相关职能积极配合,其中三产的数据由三产办和商务局负责,二产的由经委、统计局负责,一产的由乡镇企业局负责。各类评优与表彰实行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所有评选结果经非公办初审后,报请市非公经济领导小组审定。
三、市非公办2008年几项重点工作
1、切实抓好非公工业企业担保机构的扩资组建工作。2008年,全市要有1家注册资本金过亿元的担保公司,3家注册资本金过5000万元的担保公司,并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授信担保关系。
2、加强非公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规划与布局,建立10家非公工业企业创业基地,其中2家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创业基地,3家市级重点创业基地,出台市级非公工业企业创业基地管理办法。
3、做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升级达标工作,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
4、继续做好非公经济百强企业、优秀非公经济人士、双十佳、十大魅力德商、十大创业标兵、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评选表彰工作。
5、加大对非公工业企业、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重点扶持有市场竞争力、发展前景好的项目。
6、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非公工业企业数据库,做好中小企业服务网常德分网与全国联网工作,新增100家非公经济企业网站。
7、建立非公经济规模以上企业数据统计和调度体系,实行部门负责、分块调度,非公办进行综合统计。
8、加强非公工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选派第三批外协副厂长(经理)到非公经济企业工作,帮助非公企业协调外部环境。建立2个非公经济技术服务机构、2个非公经济政策咨询站和2个非公经济法律咨询机构。
9、组织好非公经济银企洽谈会和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为企业搭建银企互动和市场合作平台。
10、积极做好非公经济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开展银河创业培训、技能培训、企业管理培训等工作,培训各类专业人员1000人次,并组织非公企业家到国内大型企业学习考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四、几条建议及请求
为全面推进我市非公经济的发展,使2008年非公经济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特提出如下建议:
1、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问题。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议政府和金融部门:一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对小企业贷款的指导意见,成立小企业贷款机构,出台小企业信贷政策,降低贷款门槛;二是调整政府对银行业的奖励政策,采取新增贷款总额和企业贷款户数相结合的奖励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三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对有条件的县市区,按省里的要求,分别组建注册资本金过5000万元的担保公司,并请金融机构按政策尽快授信,促使其快速启动;四是积极引进和组建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引入信贷竞争机制,改善金融贷款环境。
2、调整充实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主要根据国家、省里相关规定,借鉴省内其它地州市的做法并结合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充实我市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也明确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并随着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而逐年增加”。同时,省内其它市州也增加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长沙市2007年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湘潭、岳阳安排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目前,我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中小企业的老板、经营业主也期望政府加大培育力度,给予政策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建议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度调整增加到1000万元。
3、召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大会。为全面总结2007年度非公经济发展情况,部署2008年工作,建议4月份召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并安排资金表彰和奖励先进,以激励和推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发展提速。
4、安排一定的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经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覆盖面广,牵涉的部门较多,在数据统计、产业协调、经济运行分析与调度上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正常开展工作,建议政府每年给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30-5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