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积极推进和谐企业构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该法的制定是继1994年《劳动法》出台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法治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劳动合同法》的顺利通过和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族人民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明确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构建和谐企业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做好《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企业的和谐稳定是基础。构建和谐企业,要重视和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加强劳动法制建设。由于劳资关系在当今中国愈益成为重要的经济关系,因而劳资关系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良性程度,从而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程度。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劳动关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前提,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稳定的体现与保证。因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不仅关系到企业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稳定。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国劳动关系总体上是稳定的。但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劳动关系的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一是劳动关系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改变了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公有制类型,出现了多元所有制的劳动关系,除了原来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劳动关系以外,还出现了合作制经济、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还有很多企业是多元投资主体的企业。同时,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中还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经营形式,如公司制、承包制、租赁制等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形式导致了劳动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是劳动关系主体利益的多元化。过去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是由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来确定,包括企业的招工和工资收入分配都是由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劳动者和企业都没有独立的主体身份,也就没有形成各自独立的主体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要求。同样,企业的劳动者也由国家的“铁饭碗”,变成通过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所约束的独立的利益主体,劳动力关系市场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主体利益的倾向十分明显。
三是劳动关系规范的合同化。企业与职工逐步通过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来规范企业和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和约束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用工行为和劳动行为,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劳动关系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通过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签订,一方面使职工拥有了劳动的凭证,使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条款的约束,使职工的劳动行为有了更为科学和规范的标准,保证了企业职工按企业的要求科学生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是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将在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劳动关系的运行将由国家的行政控制转变为市场调节。国家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直接干预劳动关系,国家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制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和约束双方的行为,并通过一定手段对劳动关系的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劳动关系的变化和运行则由劳动关系主体按照市场规则、运用市场机制自行决定。
五是劳动关系管理的法制化。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同样,劳动关系的法制化管理也是劳动关系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在劳动关系法制化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劳动法》为主体的、一整套的劳动关系法律体系,在劳动关系管理、运行和监督的各个环节上,通过基本健全的法律体系,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有序、规范、稳定的发展。《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通过和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劳动关系领域的法制建设,为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劳动合同法》为企业用工行为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确立了根本制度,为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的合理引进、开发、培养和使用作出了规范指引,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在人力资源上的公平竞争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内部劳动关系从而为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基础条件。
准确理解和切实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有决定性的力量,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充分认识到依法规范劳动用工、妥善处理职工利益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劳动关系稳定与企业稳定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准确地理解《劳动合同法》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按照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部署,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
对于企业来说,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构建和谐企业要注重抓好以下方面问题:
一是尊重劳动价值。构建和谐企业,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落脚点就是要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因为资本、劳动和管理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的三个重要因素。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拥有的仅仅是自己的劳动。因此,必须承认和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薪酬设计,建立全方位的激励制度,使员工的劳动价值得到合理回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要坚决杜绝恶意拖欠、克扣工资的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是规范劳动用工。构建和谐企业要依法规范用工,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企业与职工要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有劳动没关系,有关系没劳动”的问题。同时,要规范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报酬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工资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形式和支付期限不得违反有关规定等。对于由国有企业改制的企业,还应充分考虑员工在原有企业的劳动关系的接续性,对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要依法给予经济补偿。
三是重视员工就业。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比较大。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关闭破产企业、资源枯竭城市及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仍比较突出。企业是解决就业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单位,解决就业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
四是关注员工发展。企业能够吸引人才并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一点,就是要重视员工的发展问题。对于一个优秀人才来说,提供相应的劳动报酬仅仅是第一步,员工还要关心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关心自己在企业的未来。和谐企业必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员工发展机制,即使员工有利、有位、有为,创造一个让员工充分施展才华的环境,使员工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因此,企业还应为员工提供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对岗位实行分类管理,为员工设计发展通道,并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和不同需要,分别制订定向培训计划,增强员工劳动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五是开展平等协商。构建和谐企业,要对涉及企业和员工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对话和协商,并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签订集体合同,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有效减少和化解矛盾,推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员工队伍的稳定。要把劳动关系中最要害、企业和员工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重点,并在协商过程中努力加以解决,在集体合同条款中具体加以体现,不断增强集体合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资收入是员工经济利益的核心内容,是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要根据国家有关工资分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坚持由工会或员工代表就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
六是强化职业安全。实现体面劳动的关键,是改善劳动者的就业环境和劳动条件。良好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状况,有利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避免危险的发生,减少企业损失,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构建和谐企业还要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到重要工作日程。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体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责任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放过任何一个岗位、环节和工序;要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生产投入,弥补安全生产欠账,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帮助员工熟练掌握作业工艺、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杜绝违章作业现象发生,把安全生产状况的改善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之上;要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预案准备工作,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系统。
七是建立和谐团队。重点是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对企业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问题、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都要实行厂务公开。特别是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如劳动法规执行情况,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员工提薪晋级、工资奖金分配、福利待遇,员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障基金缴纳情况,员工招聘,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评优选先的条件、数量和结果,员工购房、售房的政策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以及企业公积金和公益金的使用方案,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措施,员工培训计划等问题都要实行厂务公开。同时,要通过开展员工提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企业还要经常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活跃员工生活,增强企业凝聚力。
八是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是担负社会责任的主体,社会责任也是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过去企业成功的惟一标准是利润,今天企业成功的标准不仅要看企业盈利情况,还要看企业承担多少社会责任。企业只有回报社会、造福用户,才能久胜不衰,立于不败之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和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时代品格,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展示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提高社会声誉,促进企业改善员工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企业发展和企业稳定。因此,企业除了要保护劳动者权益外,还要在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热心公益事业、扶贫开发、促进社区稳定等方面尽到自己的责任,真正实现企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