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风采|《心灵的旋律》序
人类,充满了灵性和神性,堪称宇宙中灵魂与肉体最奇妙的组合。这既是上苍的杰作,也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要件。
灵魂的快乐在于思想。对于思想者而言,思考是最高级的享受。
人类的不断实践与深度思考,促进了思维分野和思想提升,让世界从蛮荒走向了文明。
经历的不同和内在的差异,在人与人之间横亘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心灵的沟通,只有被能沟通的灵魂接纳。
在一个以权力为价值中心的地方,人的精神是缺钙的、道德是扭曲的,人格脊梁是弯曲的。
思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撑。没有思想的人,仅仅是活着。
越清醒越痛苦。面对许多无以言说的无奈,思想者只得径直走向自己的内心。
梦想,应沉潜于心底,没有必要作为招牌菜时时端出来。
智慧无上限,愚蠢无下限。睿智的大脑,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
聪明人数不胜数,但智者却寥若晨星。多数人都难以迈入智慧的门槛。
智慧,不可能出现在盛大的集会中,也不等同于一言九鼎或话语霸权。真正的智慧,常常混杂着泥土气息,漂浮在在市井乡野,洋溢着别致的芬芳。
只要善于发现,智慧的因子无处不在,就连伤感和惆怅一类情结,也能发掘出蕴涵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语言的灵动性,源于原创的田野:在乡间草野、在市井百姓,在一切可以自由生长的地方,而绝不会出现在正襟危坐、故作深沉、老生常谈、无病呻吟的地方。
语言一旦披上模式化的外套,就会灵性顿失,索然无味,最后变得板结僵硬,成为文字的木乃伊。
在沉思默想时,语言收敛了自己的苍白。沉思少语,是一部分思想者的外部特征,他们紧紧锁定内心目标,沉迷于形而上的问题。
可以选择放弃,但绝不要放弃选择。
最难沟通的,不是没有文凭的人,而是满脑子都是思维病毒的人,被意识形态反复灌输过的人,被标准答案渗入骨髓武装到牙齿的人。
认知不同,是矛盾的根源。在光鲜的精英中,也会滋生许多令人厌恶的言行。
经验表明,凡一切高调宣示和极端行为,最终都会骑虎难下,自扇耳光!
常识或陈旧知识,如果没有理性的再次渗入和灵性的搅拌,是无法融入思维的起点的。
只有身躯贴近地面,灵魂通往形而上,那么,每个痛彻心扉的心灵伤口,就会渗出智慧的琼浆。
创意和灵性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从而使我们达到顿悟与妙悟的高度。
一个人一旦步入特殊的成才之路,它的独特性和风险性,就会大大偏离主流的航向。
特定的时代和地方,我们与蛮力较劲,与文明格斗,并引以为自豪。错误的代价,往往是血淋淋的教训和诚信的破产。
没有烟火气的乌托邦,是无法进入实践层面的,过过嘴瘾、打打嘴仗可以,但万不可作为普遍真理而遍地开花。
决策是科学,不是面子,不能任性和搞一言堂。否则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每个人的精神内核是不一样的,有着千差万别的灵魂。
要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庸众的崇拜与键盘侠的跟帖,是最廉价的。因此,千万不可当作价值评价标准。
文明和野蛮是泾渭分明的。装神弄鬼的东西多了,创新的意识就泯灭了。
甜言蜜语的人,品质大多恶劣。
在封闭的地方,梦想等同于梦魇,因为随时都会被潜规则击得粉碎。
思想是澄明的,能检测精神的污泥浊水。
感性的体味人生,理性的思考人生,就是生活的智慧。
一个人的精神,一旦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就会集探索与创作于一身。
只要有独立的人格,就不会融入乌合之众,也绝不甘心潦草地走完一生。
规则是静止的,领悟是流动的。一切事物从虚无中来,又回到虚无中去。
思路开阔了,心就坦然了。即使身处闹市之中,也不会扰乱内心的宁静。
那些蜗居在信息茧房中的人,由于缺乏参照和比较,即使陷入思想的井底,也会幸福得如痴如醉手舞足蹈。
喋喋不休的话痨,在精神的囚牢中,得到了理解的死亡证书。
某种谄媚,美其名曰站队和表忠心。然而无论什么形式的人间造神,都是侮辱大众的智商,都是与文明格格不入的。
多点稳妥推进,少点一惊一乍;多点扎扎实实,少点花里胡哨。
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好习惯,大多会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一个人的整个人生。
说话和思想的表达,应该是直抒胸臆,一旦遮遮掩掩欲言又止,那一定是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
崇尚极简生活的思想者,单调得只剩下沉思,但他们内心的愉悦和充实,却鲜有人知。
一个卓越思想家的深刻思想,将会与同频的人,产生心灵共鸣和思想的激荡。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路径和认证方式。凡人有卑微的幸福,天才有高贵的痛苦。生活有自己的辩证法,寂寞的人生也有辉煌的时刻。
现实中,真正敢于直言的思想者,几乎没有几个活得光鲜亮丽的。
在特定的年代,梦想已成为了口头禅,这样的梦想就是口水。与现实有何关系?还是立足于现实吧!
实现任何具体目标,哪怕是在他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小目标,都比大而无当的梦想实在得多。
某些所谓的常识,只不过是生活的底层逻辑。如果一个大人物,说出一类违背底层逻辑的话,在荧光屏前人们只会呆若木鸡,在心中如何表达,你尽可以使劲去猜!
在一些貌似有理的背后,在一类众口一词的颂扬中,潜藏着大量的跟风、胆怯与无知。
只有沉思者才能与宁静趋于一致,而那类习惯于前呼后拥的人,却难以忍受片刻的独思与孤寂。
不要轻视任何人。从跌跌撞撞中获得的感悟,要比一帆风顺中多得多。
纯粹理性的教诲,常常经不起实践经验的审视——因为从心灵伤口渗出的智慧,具有很强的自愈效果,是不需要其他外物加持的。
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相当部分与悟性和灵性相通,并会呈现出个性化的风格。
某些事业的成功者,相当部分是婚姻或其他方面的失败者。
越是愚蠢的人,越是没有自知之明,越是认为自己可以包打天下。
在万马齐喑的地方,扑面而来的只能是颂歌与谎言。
互联网是面透视镜,能让一本正经说假话的人原形毕露。
心情是一种自动调节模式:有时天寒地冻,却浑身发热;有时朗朗晴空,却如同乌云蔽日。
期待越大,失落也就越大。
对于无法沟通的灵魂而言,一切沟通的艺术,都是对牛弹琴。
只有内心的尖锐,才能刺破外在的坚壳,如此才能崭露头角。
被自己的沉思触动泛起泪花的人,一定会获得心灵的升华。
人生一路磕磕绊绊,颠簸不止,只有毅力和恒心才能伴随到终点。
内心充实的人,是无需刷什么存在感的。
智者大多满腹疑虑,蠢人往往自命不凡。
以真性情示人,比戴着面具生活,自由自在得多。
一旦步入社会,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无奈,将会彼此长期纠缠。
如果一个人的认知永远停留在脚下,局限在表面和肤浅的感受上,那么无论走了多远的路,也只不过是在原地转圈而已。
内心强大的人,面对失败大都会在自身找原因;心理脆弱的人,遇到挫折总是归罪于外部和他人。
在文明的岔道口,历史总是习惯于走在循环的老路上。
拒绝真知灼见的年代,只能盛产奴才和吹鼓手。
戴着面具处世的,遮蔽的是心灵,玩弄的是套路。
无论怎样屏蔽和打压,真正的思想,总是会闪耀出它的光芒的。
乞求制造问题的人去解决问题,无异于与虎谋皮。
一个人若完全去迎合他人,毫无悬念会成为精神上的歪瓜劣枣。
忧郁而安于沉思的人,大多有一条精神暗道通往思想的后花园。
痴迷于应酬的人,常常将创新的素材和灵感丢弃在垃圾桶。
沉思,是诱发创意的一条秘密通道。此时需要对心中微末的念头予以关注,并认真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
某些看似幸运和巧合的事,其实都是背后的艰辛置换的。
只有那些不受传统束缚的野性思维,才能在旮旮旯旯中探出头来。
思绪犹如思想之河中荡漾的轻舟。特定的经历和心灵煎熬,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一条密道。
思想者有一种使命感,他们虔诚地迈向精神的圣地,远离庸俗的地盘。
深刻的思想,不是靠装腔作势来体现的。 也不是位高权重的代名词。
文字的思想与思想的文字,文字的泣血与泣血的文字,只能来源于心灵的痛楚,而不是华美的修辞。
不同层次的人,很难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因为有一条认知的鸿沟横亘在他们之间——如果没有认知的提升和精神的升华,几乎是无法穿越的。
拥有归零的心态,才能不断吸收各种新的营养,滋润精神的生命。
独立思考、不断实践,才是获得真知的重要途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