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风采|入行
一九五四年春,桃源县陬市镇政府号召街道的男性居民参加常德的沅水运输大会战,“拉船”运输物资,支援国家建设。当时有一百多人报名参加,和我玩得好的几个朋友:翦金盛、金世英、蒯六二、易善初等十多名青年都报名参加了,我也想参加,我妈不同意,说:“他们的年龄都比你大,你个子又小,吃
不消,‘拉纤’很危险!”我心想,自己有十六岁了,该出去闯一闯,那些年轻人,搞竹木编扎也不比我强,他们敢去我也敢!最后,妈犟不过我,就同意了。
到了常德内河航运局,船工介绍所把我分配在一只托口佬“麻雀尾”的船上,船的载重量是18吨,拉了12吨食盐,有5名纤夫,每人负重1.5吨货,从常德拉到洪江,约360多公里,发到岸工资18.5万元(相当于现在的2000元左右),每月伙食费约4万多元,吃船老板的,穿草鞋,抽香烟自己买。运气好的话,个把月可以到岸。
上船的那天,木帆船停靠在“落路口”,同行的还有两个大人,一个是陬市米行的先生唐协舫,四十多岁;一个是陬市王昌记书店店员钟志本,三十多岁。上船时,船老板接待我们,眼晴盯着我说:“你行吗?小鬼!”同行的唐、钟二人帮我答腔说:“别看他个子小,是我们那里有名的‘金刚钻’呐。”“哦!”船老板感叹一声。我补充说:“我个子虽小,但不偷懒呀,天天在往上涨呀,你嫌老莫嫌少呢!”
船老板笑了笑,走进船中仓,抱了一大包纤达子、白麻、丝缆、绳索等拉纤的工具,放在船舱的锁护板上,说:“这些活你们会做吗?”我们三人大眼瞪小眼,摸头不知脑。这时,后仓出来两个人,一个三十来岁,一个二十多岁,笑着说:“他们是居民,第一次‘拉纤’,哪里知道船上这些事。”他俩做了自我介绍后,就教我们怎样搓散麻做“老鼠子尾巴”,扎纤达子,讲解一些拉纤的行规行话、船上的风俗禁忌等。我们很感激,原来他俩是拉纤的老手。
午饭后,每人预支了10万元的工资,用于养家与零花。我赶紧跑到常德女子中学找到姐姐,给了她5万元交学费,姐姐千叮万嘱的要我注意安全,我却像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似的,心想,我终于能帮姐姐读书出点力了。
下午,我与唐协舫等几个人到了河街,在“麻阳街”买了草鞋、香烟、肥皂等日用品。回到船上时,一阵酒肉味扑鼻而来,这是帆船在做“开头”,“打牙祭”呢,为明天起锚航行作准备。
晚餐很丰盛,大钵的红烧肉,大碗的清蒸鱼,大缸的谷酒及其它佳肴,摆满了船头的锁护板。船老扳首先祭敬了“洞庭王爷”,之后,船上的三个主要人物在船头互相敬酒,他们是舵把子、拦头工、船老板。再由他们三人与纤夫们互相敬酒。船上连老板娘共有十二人,都在愉快的晚餐中,一醉方休了。
夜深了,我躺在船上睡不着,脑子里总想着白天的事情,想起了在常德的见闻:从落路口至南磴,沅水岸边停靠有几千只木帆船,远望船只桅杆如森林,沅水江心船行如织,上行的风帆船,下游的摇橹船,小火轮的鸣叫声,摆渡两岸的行人,拥挤但不杂乱,显得生机勃勃。俯视着茫茫沅水,仰望着巍巍武陵,看东西两大城门,威严耸立,彰显千年古城风貌。
据上河佬“宝元师傅”介绍:常德是湘西的门户,我们拉纤的路线图是:“常德、桃源一大站,穿石、界首、青浪滩,沅陵、卢溪、辰溪县,浦市、江口,到铜湾、安江、洪江、黔阳县,芷江、晃县、玉屏县,再从小河到镇远。”大站相距90华里,小站为60华里想着想着,我眼皮开始打架了。人梦前只牢记得一句
话:我明天就要闯沅水了!拉纤---上路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