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风采|艺术的灵性
艺术是无中生有、新颖别致、独树一帜的,它拒绝循规蹈矩,远离人海战术。
一、 艺术与巧思
艺术创作源于想象。想象是艺术构思的心灵动力,也是艺术家的艺术生命之所在。艺术构思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刻画出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的艺术形象,非得挖空心思、千锤百炼不可。艺术构思不单是艺术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艺术思路和生活积累问题。只有精巧的艺术构思、独出心裁地组合,才能有效防止雷同和形象干瘪的问题。在艺术上打破常规是一件大好事。创作素材应精心布局、灵活把握。在素材镶嵌、连缀、交集、和拓展上下足功夫,这样的艺术构思就会精巧并具有灵动性。
艺术上的成就,是执着追求的结果。创作只不过是一门技术,而真正的导演和艺术总指挥是人生。起承转合是一条艺术创作规律,是艺术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它适用于一切艺术领域,更适用于与诗歌血肉相连的音乐领域。艺术要感染人,必须具有冲突的效果,并使冲突不断处于激发与化解的过程。艺术拒绝雷同,贵在无中生有。作品打动人的决定性因素是独特的形式,和新颖的内容。形式中蕴藏的意境是作者苦心孤诣的艺术效果。
惯性思维是想象的天敌。缺乏艺术创新的人,即使搜索枯肠,也无法写出好的作品,因此只能炒人家的剩饭,导致因袭雷同比比皆是一样的体验,共同的感受,往往构成了不一样的经典。这是巧思的奇妙,是艺术创造的巧夺天工!真正的艺术创造,不是人力叠加和大兵团作战,而是探索者独辟蹊径、新颖别致的独创。某些卓越的艺术品,是不能用凡人的标准衡量的,那简直是“神”的杰作。
艺术的形式是内容的容器,是思想的外壳。因此,形式应匹配它所包含的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它,这就是艺术。一切艺术,都是艺术园林中的奇异花卉。无论什么样的艺术,内容都是通过形式才得以表现,音乐更是如此。艺术是一种精神的活动,和实际有一段距离,且带有几分理想性。因此,凡是艺术既要在情理之中,又要在情理之外。
成熟的作品大多是水到渠成,看不出雕琢的痕迹。一切过分雕琢和文字修饰,往往会弄巧成拙。艺术达到最高境界,形式美和内容美就融为一体难分难解了。不要用技巧代替艺术,否则就会沦为与内容无关的单纯炫技。尽管技巧可以促使艺术的完善,但无技巧的艺术,一定会完胜无艺术内涵的炫技。把艺术思维的触角、深入到他人尚未涉猎的境地,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创作上,随着时代走的大多是是通用型人才,天才则会走在时代的前沿。艺术家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试图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已——尽管这种存在对于无限的时空而言只是瞬间。
二、艺术与个性
真正的艺术,呈现的是千姿百态的美。艺术必须个性化和差异化,否则就会沦为复制品和工艺品。艺术创造者,其实质是为自己的灵魂寻找一个出口,以便让心灵飞舞。艺术关乎于美,美因其短暂而成为永恒。卓越的艺术家的每一个笔触,都体现出他自成一派的风格。灵感迸发是一次性且不可逆的,创作者本人重新来一遍都是不可能的。在这种特定时态下所产生的艺术作品,往往充满了灵性。原创是作品的精髓和灵魂,抽出了灵魂,其作品的生命力也就不复存在了。
艺术家崇尚自由和独立,都有各自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以及不可克服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很难达成共识或结成联盟。经典之所以一直被诠释而从未被超越,是因为每个创造经典的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和使命,是不可替代的。经典的每个具体细节是无法重复的,而这些细节之间的勾连关系更是无法一一还原。经典是特定时空下的产物,只能被创造,无法被复制。
艺术家除了有诗人的心灵,还有动手的能力;他们熬心血、流汗水,将深刻的道理寓于华彩的文字或桥段之中,从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艺术家在创作中往往是坚持己见、一意孤行的人。他们经历过最大的悲剧和逆境,创作出抚慰人类心灵创痛的杰作,有的作品随着时间的考验变成了经典。诗人和散文家袒露自己心灵里的每一阵战栗、每一朵浪花、和每一滴心酸的眼泪;哲学则往往摆弄概念的积木,作者的个性、动机和情感几乎都被隐匿了,只剩下晦涩和冷冰冰的阐述。
只要时代的精神被艺术家所掌握,而且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达,那么这样的作品很可能是一部旷世之作。艺术家在苦难中触摸到了生命和艺术的真谛,他们愈善于深思、愈有修养、知识愈渊博、用艺术形式所呈现的思想感情,也就愈加细致深刻。时光流逝,经典永存。艺术家的痴迷与执着,使其作品凝聚着心灵的琼浆,流淌出轻柔、飘逸的空灵美,这也是抚慰疲乏身躯和心灵创伤最好的良药。持久的创作冲动,造就了艺术家的痴迷与执着。灵感既是他们创意的情侣,也是探索的丰厚回报。
艺术家在创作中,不断输送精神的养料,融入自己的艺术思想、和独特的艺术创意,使其作品具有了别具一格的价值。艺术是艺术家生命的一部分。对艺术家而言,物质匮乏的苦难岁月,却不一定是艺术的荒年。大师创作艺术,匠人复制艺术。艺术家的心灵是简单的、空灵的,他们的作品有独特的灵性和独到的见解,而不是僵硬的标本和复制的灵魂。一切真正的艺术作品,都须凭自身的实力说话。任何吹捧和抬高,只能造成一时的喧嚣和粉丝效应,绝不会产生任何艺术价值。集体创作的作品往往是妥协后的产物。因此,很可能是最一般化、最无特色、乃至最平庸的东西。
三、艺术与情感
艺术不能脱离情感。艺术尽管和现实隔着一定距离,但几乎没有一个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人生的返照。艺术情感不是做作、不是卖萌、不是搞笑,不是浅薄和庸俗。作者在表现情感时,首先会将自己置于观赏者的位置,把自己的情感当作一幅画去揣摩,如此才会消除隔膜感。某些微妙的体验、感悟、心灵感应、留白、乃至语言消失的地方,但在知音的心灵中,往往会得到延伸和补充。艺术创作,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但却是缘于情感的需要。如若没有情感自觉自愿的强力支撑,那么任何艺术创作,无异于是一种苦役。作品是艺术家心中的情人,只有亲身从事创作的人,才能更深刻感受心灵的顿悟与妙悟。
艺术受情感欲求所驱动,并经过无数次的深层思考和反复创作实践,从而才能产生内容扎实、结构严谨,且真切的心灵独白。在极度的悲伤中,更能激发创新的欲求和信心。许多伟大的作品,都是创作者在极度悲伤时,把痛苦升华为艺术的琼浆。艺术家不仅有深厚的情感,而且还要把情感表现出来,并加以有序和条理化,使之成为某种意象。有时,诗意的朦胧语言,往往能屏蔽理性的缺失和逻辑的悖论,使其具有一种既抽象又富有意境的美感。这种美只有懂得艺术欣赏的人才能感知。
没有什么艺术,比音乐具有更大的情感作用了。音乐的震撼作用,往往能使人鼻子发酸,从而激发出某种灵感,产生独特的感悟。音乐是奇妙的,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过滤精神的浮尘、唤起童年美好的回忆。当文字难以触底情感的纵深时,音乐出现了。音乐用它特有的、无可替代的方式,阐述了作品的情感深度与内涵。音乐引起心灵的震颤。与心灵的旋律合拍、交融——那是灵感到来的前奏,那是一种呐喊、一种心灵的呼唤!音乐是最情真意切的艺术,在优美的旋律中,就会热血沸腾、舞之蹈之,这种激荡的结果,就会使创作者不时捕捉到一些独具色彩的闪光点。
能发现艺术美的人,有可能是艺术家的灵魂伴侣,也可能是艺术作品的知音。艺术既表现情感,也表现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呈现。艺术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此。只有纯净的心灵,才能欣赏美妙的艺术。如果心情乱糟糟,那么即使是上苍的天籁之音,也像是魔鬼骇人魂魄的恐怖之声。没有经过情感滋润的人,很难有艺术的创造力;没有天马行空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经典艺术的产生。艺术是情感自由发展的区域。在音乐中寻找灵感,是某些创作者的共同体验。有分寸就会恰到好处。过了分寸,必然会矫揉造作,装腔作势。
四、艺术的真谛
人生短暂,艺术永恒。真正的艺术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艺术是人性中一种最原始、最普遍、最自然的需要。凡是艺术都有创造性和表现性。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真正的艺术品是不能速成的。僵化的大脑、呆滞的神情,永远捕捉不到艺术的灵感。艺术无止境,唯创造者有所得;真正的艺术家,他们置市场于不顾,潜心于自己的艺术追求,是真正超越时代的人。艺术是心灵的事业,艺术家能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将瞬间化为永恒。一切先声夺人的艺术功效,是由于心灵已占据了制高点。
创作的真实,是一种生活逻辑的真实,即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繁杂凌乱生活的原样显示。艺术作品如果缺乏新意,就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艺术魅力。艺术靠心灵的探索和煎熬,守住心灵,便会有独到的风采。为形式而形式,是对艺术的亵渎。因为这不是艺术创造,而是手工作坊里的行为。艺术是无价的。然而特定时期,真正的艺术家却常常是贫困的,这一强烈的悖论,凸显出原创价值和应用价值、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巨大冲突,折射出社会文明程度的差异。
艺术是需要灵性的,是情趣和意象融合而成的境界。真正的艺术境界,永远是个别的、新鲜的。艺术创造永远不会是复演。艺术思想在寂寞中孕育,高雅的艺术是由于内在的生命力而流传于世的。艺术像语言一样,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语言传达思想,艺术则传达情感。艺术有消除隔阂、把人类的情感融为一体的功效。感染力愈强,艺术的价值就愈大。从模仿到创新,由形似到神似,是艺术成长的规律。艺术切忌循规蹈矩,艺术创作上的违规违纪,可能会成就大手笔。
艺术的想象愈丰富、意义愈深广,作品就愈伟大。音乐让人沉浸,让人着迷。走进音乐的世界里,在与音乐的对话和交融中,可以激活心灵的能量——使思维得到活化。音乐对灵感律动的作用是巨大的,某些独特的论点和华彩的片段、往往与某句优美的旋律刺激有关;有时,灵感的产生、也可能与音乐处于一种泛对应关系(非严格对应),它们潜藏在灵感密码的序列里。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人都无法脱离他所处的时代。然而,真正的艺术,却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在艺术创新的崎岖道路上,应睁开“第三只眼”:即心理的眼睛,情感的眼睛,审美的眼睛。艺术是不可或缺的。艺术也能让科学获得灵感的滋润。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不仅仅创作作品,还在于呈现思想。真正的艺术,能够反映心灵的刹那,能够给人以情感的寄托,能够表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这样的艺术才堪称上乘之作。艺术创新的实质是另辟蹊径,是生活的浓缩、思想的升华、智慧火花的集结。艺术品需要精致的内核,更需要自然天成的品格。新鲜的角度来自于生活的深处,来自于感情的深处。
巧夺天工是艺术品的最高境界,刻意雕琢的痕迹越重,离这种境界也就越远。艺术是人类心灵世界的外化,凝结着人类的情感,在时间的无尽流逝中,不断散发出美的芬芳,丰富了人类的记忆。艺术应注重内在,而不是外表。不知从何时起,艺术家的队伍里,冒出了一个个长发披肩、满脸络腮胡子的人——好像这才是艺术家的标配。在他们心目中,行头是第一位的——至于真实水平如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简单而深刻的。但是要达到简易,必先从难处入手。入手便简易,最容易流于肤浅俗滥。不确定性是一种朦胧美。一切都确定了、精确了、美感就会大为褪色。
有时,艺术上的残缺(包括形式上的不完美和内容上的缺失),竟会构成一种独特的美——能引起人们心灵的某种共鸣,这种空灵美能自动填补留白的空间。因此,艺术创作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伟大的艺术家,超越了历史传统和本土文化对艺术的羁绊,超越了规范和风格对自身的约束。艺术家的内心永远是平静的、宽容的。他们苦心思索、鞭辟入里、不落俗套、意象精妙深刻,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当一位艺术家不得不为“五斗米”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时,很容易把艺术沦落为手工制品。制造轰动效应,与艺术创作无关,这样的作品即使名噪一时,往往也没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艺术没捷径可走,只能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如此才能创造自己的辉煌。真正的艺术家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有着艺术的定力和良知的坚守。
(市工信局离退中心二轻支部 熊振华)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