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常德市工信局2023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业经济工作思路

2024-03-04 10:44 来源:常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字号:【

一、回顾与总结

2023年,全市工业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紧扣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攻坚行动和“六大专项行动”,突出“十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常德位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83位,连续3年上榜。市本级、临澧县、澧县、常德高新区、津市高新区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协调、推进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办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等工作获全省工信系统先进(优秀)。

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稳定增长,工业税收较快增长,工业用电量保持稳定。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八大产业稳步发展,航空航天与高技术转化应用、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超过10%。常德卷烟厂有力支撑,恒安纸业、中联工起、迪文科技、天鼎丰、萌恒服装、特力液压等一批企业保持较快增长。  

2.“五好”园区提质升级。全市园区亩均税收20万元,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72.1%,“三地”清理处置率达109.5%。常德经开区获批省级化工园区、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先进园区,津市高新区获评全省“五好”园区创建工作先进园区,汉寿高新区获批省级绿色园区。桃源县人机交互智能显示屏跻身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常德经开区储能材料、津市酶制剂、澧县服装辅料成为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对象。

3.产业项目持续推进。“十大产业项目”稳步推进,石门湘佳与正大食品产业园、中联重科工程车桥智能制造、特力液压中高端液压油缸、中联农机湖南(常德)智能化机械、津市绿色新材料园(化工)等项目投资完成率较高。全市新开工、新投产亿元工业项目106个、89个。

4.企业主体梯度成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29家,全省排名第三;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9家,总数分别达到22家、211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1个,总数达17个,中联建起施工升降机通过工信部组织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家评审。飞沃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常德海利化工获评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5.“智赋万企”深度赋能。全市建成5G基站数量全省第三,开通千兆光纤网络户数全省第二,市县主城区实现5G网络覆盖,建或在建规模以上数据中心7个,常德大数据中心纳入全省重点建设的15个新型数据中心之一。完成企业上云8122家、上平台603家,打造智能制造企业75家、生产线(车间)97 条(个)、工位677个。中联建起、中联液压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飞沃高强度紧固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23家企业获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证书,36个项目入围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17家企业成为全省“智改数转网联”示范标杆,3家企业获全省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实网攻防演练一、二、五名。

6.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有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占比、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均排A类市州第一,规模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排名A类市州第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打造了4个省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中联建起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下线交付,宸宇富基获批全省先进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

7.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增2家省级制造业质量标杆企业、3家省级制造业品牌示范企业、4家“三品”标杆企业,5家企业入围首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新获批6家国家级、7家省级绿色工厂,6家企业获评能效、水效、能源管理“头雁”企业,2家企业获评省级碳减排标杆企业。

8.服务企业成效明显。开展干部联企“十访”活动,编印《惠企政策汇编》,制作“惠企政策解读”系列小视频,助推服务上门、政策直达。切实为企业降本减负,连续5年100%完成“清欠”任务。推动3938家企业入驻“湘企融”平台,数量全省第二。举办创客中国常德大赛、“智赋万企”暨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班、“工业设计进园区”、“桃花源里的品牌故事”短视频宣传、绿色建材下乡、企业家培训班等惠企活动,重塑澎湃新材料获创客中国大赛全省创客组第一名。

二、目标与重点

2024年,全市工信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两会”、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工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决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纵深推进创新突破产业突围,深入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围绕争先创优提质目标,聚焦全面提速、进位、递增、破零、强质,突出“十项重点任务”,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常德作出更大贡献!

1.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紧盯重点县市区、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实行动态监测、精准分析,把握工业主要指标、关联指标趋势变化,客观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

2.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千百十”工程为牵引,聚力打造“4+4”产业体系,力争四大千亿产业产值增长8%以上,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聚焦重点产业和龙头链主企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抓好本地配套企业挖掘培育、外地配套企业招引来常,为大企业完善配套、降低成本,为小企业寻找订单、开拓市场,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

3.推进“五好”园区攻坚。进一步明晰园区主特产业定位,推动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创建国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结合各园区优势打造合成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一批特色专业园区。科学调区优区,完成“三地”清理处置任务,盘活园区僵尸企业、闲置厂房,将有限的空间资源、要素指标配置到高质量企业和项目上,力争亩均收入、亩均税收分别达320万元、21万元以上。深化大部制、人事薪酬等改革,有序剥离园区社会管理事务,推进清廉园区建设,让园区精力更集中、主业更聚焦、活力更强劲。

4.加大产业集群培育力度。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特色产业集群梯次培育体系,聚焦主特产业,找准细分赛道,突出竞争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支持常德高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常德经开区储能材料、津市酶制剂、澧县服装辅料产业集群争创省级产业集群,汉寿绿色精细化工、石门农产品精深加工、桃源风电紧固件产业集群申报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对象。

5.深化“智赋万企”行动。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常德制造的“含智量”“含金量”。夯实数字底座,以创建全国“千兆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5G网络、有线光网建设,加快5G在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等重点场所的深度覆盖。强化服务供给,培育一批省级优秀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建设好武陵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园,推进与专业机构的合作交流。推动数实融合应用,持续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中小企业从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的环节入手,着力提升数字化水平。大力推动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培育认定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案例,培育更多智能制造企业、生产线(车间)、工位。

6.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动态更新“十大产业项目”,完善项目服务和推进机制,全力清理项目卡点、打通项目堵点、解决项目难点,进一步提高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按期竣工率,开工建设昆宇通信储能电池三期、飞沃科技高强度紧固件生产工程、达嘉维康原料药生产基地等过亿元工业项目100个以上,竣工投产特力液压油缸智能制造园、航天镁合金材料及制品、萌恒服装辅料生产线等过亿元工业项目70个以上。

7.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覆盖面,支持企业按照“六有”标准建立研发机构,不断提高有创新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比重。围绕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重点企业“揭榜挂帅”,争创“五首”产品认定、工业新产品,提高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承接能力。

8.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推动工业节能降碳,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鼓励企业使用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重点企业创建省级碳减排标杆企业。推进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推动重点行业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规模化高效综合利用,提升工业固废在生产低碳水泥、绿色建材等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水平。

9.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施存量企业扩能工程,建立制造业小微企业—规模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完善企业培育库,实行精准服务、重点扶持,培育更多规模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支持企业争创省长质量奖,打造一批省级制造业质量标杆企业、“三品”标杆企业。加大品牌推介力度,讲好“桃花源里的品牌故事”,举办首届“常德酒水节”等活动,不断打响常德品牌,推动“德品出湘”“德品出海”。

10.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开展干部联企“十访”活动,组织送政策进园区(企业)、创客中国常德大赛、企业家培训班等活动,推动服务上门、政策直达。促进先进制造业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积极创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中小企业核心服务机构、工业设计中心。切实为企业做好清欠减负、降本增效、融资引才、用地保障等工作,规范涉企检查、收费、执法等行为,帮企不扰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