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常德市经信委2013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业经济工作思路

2014-01-06 18:15 来源:市经信委
字号:【

一、2013年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今年是我市工业经济近十年来发展形势最为严峻、外部环境最为不利、工业增速最为放缓的一年。预计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100亿元,增长12.6%;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00亿元,增长11%;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30亿元,增长30%。尽管离年初目标有一定差距,但工业经济增长仍处于合理区间,工业经济发展形势继续趋稳向好。

一是经济总量增长平稳。元至11月,全市规模工业累计完成产值1905.8亿元,同比增长15.7%;预计完成增加值812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市“百亿产业”、“百亿企业”、“百亿园区”、“百亿区县”分别为6个、3个、3个和8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1家,总数达到875家。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也保持同步增长。元至10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不含常德烟厂)累计实现利润51.4亿元,增长3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6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投资大幅提速。元至11月,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81亿元,同比增长40.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46亿元,同比增长33.2%,居全省第四位。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30亿元,增长30%;完成技改投资310亿元,增长30%。全市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781个,其中亿元项目42个,特别是常德烟厂易地扩改、中联重科年产20万台中小吨位起重机生产线、常德烟机高速、超高速卷接机组技改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顺利。

三是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元至11月,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3.7亿元,其中财政28.7亿元。园区标准化厂房开工面积78.4万平方米,其中建成面积19.1万平方米,在建面积59.3万平方米,另有20多万平方米正在进行土地平整,预计近期可开工建设。

四是“1115”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元至11月,“1115”工程企业(不含金天钛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845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4.3%。预计“1115”工程企业全年产值达到990亿元,占比全市的47%以上。中联重科千亿工业走廊、烟草千亿产业芙蓉王现代新城、千亿园区常德经开区等“三个千亿”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元至11月分别完成工业产值149亿元、507亿元和201亿元,较去年均有较大增长。

五是非公经济形势喜人。元至9月(中小企业版块统计以季度为单位),全市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874.19亿元,中小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21.85亿元,分别增长17.2%和16.2%;非公经济实缴税金40.65亿元,增长17.3%。预计全年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1200亿元,增长14%;中小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80亿元,增长15%。新增非公企业1100家以上。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新常德新创业”部署,坚持工业主导战略,强力推进“1115”等四大主体工程,以调度考核为抓手,以服务工业为宗旨,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以“1115”工程为突破口,抓牢了重点企业。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1115”工程,围绕“1115”工程重点培育企业打造现代常德的工业脊梁。一是出台了“三特”政策。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1115”工程的意见》,将常德烟厂、中联重科、创元铝业、常德烟机等19家骨干龙头企业纳入“1115”工程进行重点培育,对这些企业实行特殊发展政策、特殊服务制度、特殊贡献奖励。目前,正在完善“1115”工程技改奖励、费用减免等相关配套细则。二是派驻了企业特派员。会同市委组织部向“1115”工程企业派驻了15名由副处级干部担任的特派员,负责办理企业一切涉及政府部门的行政手续,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的服务。三是完善了发展规划。围绕“三个千亿”目标编制、完善《中联重科常德千亿产业走廊及城镇带建设发展规划》、《常德市烟草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常德经开区“千亿园区”五年发展规划》。同时,敦促15家企业的特派员与企业高层、企业总部对接,分别制定企业五年发展规划。四是强化了“1115”工程调度。完善了特派员工作调度机制,分管副市长每月主持召开一次“1115”工程特派员调度会议。建立了企业重大问题台账,每周调度一次进展情况,重大问题及时提交市级联系领导和市政府解决。对“1115”工程发展情况做到了“周调度、旬预测、月点评、季考核”。此外,我们还狠抓了一批亿元企业、规上企业,形成了“1115”工程重点企业后备库。

2、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夯实了平台载体。一是扩规修编。引导调整、优化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及空间布局,配合编制千亿工业走廊、烟草千亿产业、千亿园区规划,积极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创建。同时,深度参与市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二是加快推进园区“一权两制一司”改革。牵头组织了园区“一权两制一司”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代市委、政府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文件即将出台。三是强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的意见》,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设立3000万元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补贴专项资金。同时,加大督查力度,采取召开流动现场调度会、媒体通报、递交责任状等形式,每月对全市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3、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增强了发展后劲。一是狠抓了项目招引。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次赴北京、南京、长沙等地洽谈重大项目,拜访企业总部,重点与中国南车、中联重科、新型材料、雨润集团等战略投资者进行了对接,市政府先后与中国南车集团、中联重科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元至10月,全市签约项目228个,总投资839.89亿元。二是狠抓了争资争项。积极向上争资争项,搞好衔接汇报,多次到国家工信部和省经信委跟踪、汇报。截止10月底,共向上争取各类资金项目73个,资金总额1.05亿元。三是狠抓了项目推进。先后建立了“1115”工程重点项目直调等五大项目调度体系,建立重点项目调度台账,实行跟踪服务,对全市重点项目进行了现场督导,特别是对重大项目,主动帮助投资者排定项目工期,做到每旬有新任务、每月有大进展。今年来,先后为常德烟厂易地扩改、西洞庭雨润食品产业园、常德烟机高速卷接机组技改工程、华南光电安防产业等项目现场协调30多次。

4、以产业提质为突破口,推动了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深入开展完善常德现代工业体系专题调研,调研成果获得市委、市政府肯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点发展烟草产业、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新材料、纺织、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集群,打造“一廊两城三基地”,加速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二是加快产业改造升级。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严格节能降耗,认真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和关闭小企业政策,淘汰了6条落后生产线,关停了26家小企业。同时,抓紧制定《全市产业升级工程实施工作方案》,加快推进产业改造升级。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元至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251.6亿元,同比增长7.3%,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2%。

5、以中小企业为突破口,推进了全民创业。一是强化成长培育。代市政府起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优化中小微企业环境。同时,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加快建设市县两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孵化基地建设,推进“百千万”工程和“小巨人”计划,选取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和培育,帮助企业成长入规。今年新入规企业达到81户。二是组织开展培训。举办并组织全市企业家、创业者参加全市优秀企业经理培训班、民营及中小企业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等培训活动,全年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和创业者2000多人次,提升了企业家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三是帮助开拓市场。组织全市企业参加中博会、配博会等展览展销活动,帮助企业抢占市场。同时,制定了《关于鼓励使用消费本地产品的工作方案》,印发了《常德市名优产品目录》,推动消费者使用常德本地产品。

三、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1115”工程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我们初步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大力实施“双千双百”计划,即:力争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增长11%以上;“1115”工程企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建成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户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2%以上;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5%以上。

工作重点概括起来讲,就是“五抓”:

1、抓梯度培育,做大企业方阵。分层次、分等级、分阶段的对工业企业实施梯度培育。一是实施“1115”工程,壮大龙头企业。兑现落实“三特”政策,抓好生产要素保障,完善特派员工作机制,特别是提升企业的文化、品牌、形象等“软实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二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规模企业。每年抓好300家以上中小企业的调度,落实好优先使用本地名优产品的政策,力争每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户以上。三是强化优惠政策引导,激活小微企业。以乡镇为区块、以家庭为单元,发展实体经济,把小微企业做多,做成群落。力争年内催生1000户以上的小微企业。

2、抓功能完善,提升园区经济。一是以主导产业为突破口,科学布局发展。根据各地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培育地域特色产业,实现“一地一业、一地一品”。二是以产城融合为突破口,拉开园区框架。引导各地科学制定城市新区空间规划、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和产城融合概念规划,全面落实“退二进三”、“退城入园”等政策措施,特别是提质太子庙、灌溪镇、石板滩等中心集镇的配套功能,向国家级高新区方向发展。三是以“一权两制一司”改革为突破口,搞活园区体制。全面落实“一权两制一司”的相关工作要求,构筑“园区经济、园区财政、园区职能”的新格局。四是以标准厂房建设为突破口,夯实园区基础。创新融资模式、推行保证金制度、实施一票否决制度,确保每年建设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

3、抓产业升级,做大经济总量。深入推进“产业升级工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在报批立项、财税支持、土地供应、要素保障等方面倾斜。二是改造升级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支持装备制造、烟草、食品、纺织印染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同时,通过严控“两高”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工业节能督查、培育“两型”产业、引导节能技改等措施,抓好节能降耗。三是突出抓好“两化”融合。促进产业领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启动并推进数字企业、数字园区建设,做好培育电子商务和常德智慧谷百亿工程建设工作。

4、抓全民创业,壮大县域经济。按照“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骨干龙头企业,中心集镇发展中小企业、实施配套协作”的模式,狠抓集群培育,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一是围绕骨干龙头企业延伸配套,激励全民创业,培育龙头带动型集群。各地要着力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延伸产业链条,激励自主创业,抓好配套协作项目的挖掘、整理、推介工作,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面对面的项目发布,引导广大创业者和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配套、为优势产业配套。二是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激励全民创业,打造小企业群生型集群。立足有资源、有基础的传统产业,依托有市场、有前景的小商品,引导千家万户开展家庭式、作坊式大生产,着力打造“小产品、大产业”,形成区域品牌和产业集群。三是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激励全民创业,推动产业衍生型发展。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金融服务、企业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5、抓项目建设,壮大工业增量。坚持“存量与增量并举、技术改造与招商引资并重”的思路,突出工业项目的引进、落地和建设。一是抓项目招引。重中之重是要围绕中联重科的工程机械、汽车重卡、环保设备、现代农业装备等板块,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力争汽车重卡、现代农业装备项目尽快落户我市。二是抓项目推进。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产业、联系项目制度,做好工业项目特别是“1115”工程项目的开工、竣工、对接和调度工作。建立重点项目调度机制,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会商、及时解决。三是抓引资引“智”。大力实施“人才兴市、人才兴工”战略,积极引进各类骨干技术人才,加快产学研联合步伐,打造一批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施室等。

助推措施主要是五个方面:

1、凝智聚力重视工业经济。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 “1115”工程领导小组等机构,形成谋工业、抓工业的常态机制。二是明确工作责任。全市上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强大合力,共同促进工业经济的大发展。三是营造工作氛围。把推进新型工业化考核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和评先评优之中,并增加其考核权重。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发展的浓厚氛围。

2、多措并举强化企业服务。一是优化发展环境。破解融资难题。发挥好常德国投公司的主平台作用,为工业发展提供担保、融资、风投等金融服务。优化政务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减少三分之一的审批环节,缩短三分之一的审批时间,创造快捷、舒心的办事环境。二是构建服务平台。健全科研平台、物流平台、市场拓展平台、企业家提升平台等。三是兑现落实政策。强化财税扶持,切实落实减税、减负等优惠政策。

3、与时俱进强化要素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建立煤电油气运等物资需求台帐,健全要素调度机制,实现有序用能。金融支持方面,认真搞好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支持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密度和强度。用地保障方面,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安排工业用地,确保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每年净地储备量达到1000亩和500亩以上。

4、多管齐下加大财力投入。一是加大工业发展投入。发挥3000万标准化厂房建设扶持资金的撬动作用,切实用好用活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二是加大项目建设投入。坚决兑现重点工业项目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新上工业项目、实施技术改造项目。三是加大全民创业投入。强化财税扶持投入,切实落实减税、减负等优惠政策,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

5、尽职尽责强化工作调度。一是强化调度。建立“周调度、旬预测、月点评、季考核”的调度体系。每月对规模工业运行、项目建设、园区标准化厂房“1115”工程企业特派员等工作开展专项调度。二是强化督查。对“1115”工程、六大支柱产业工作协调小组进行分片指导、调度和督查。三是强化考核。加大通报力度。坚持做到“月月有通报”,在主流媒体等上及时予以通报。加大考核力度。变一级考核为两级考核,即:由以往的市对区县考核转变为市对区县、区县对乡镇的两级考核。

市经信委

2013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