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常德市经信委2009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业经济工作思路

2009-12-31 11:31 来源:市经信委
阅读次数:
字号:【

一、2009年工作初步总结

今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遭遇沉重打击。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考”面前,市经委积极履职、依法行政,科学应对、主动作为,尽最大的努力,付出最大的艰辛,取得了相对较好的局面。

1、经济发展难中求进。今年来,规模工业发展呈现“前低后高”的局面。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58.3亿元,同比仅增长0.9%。7月以来,骨干企业和县域工业同步发力,增速呈现“加速跑”,连续3个月增速超过20%。截至11月,全市规模工业累计完成产值759.61亿元,同比增长12.3%,累计完成增加值340.95亿元,同比增长13.8%,预计全年规模工业完成产值885亿元,同比增长13.4%;完成增加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5%。

2、企业发展稳中有升。元至11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79户,比去年净增92户。此外,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湘鲁万福已被金融证券部门列为拟上创业板上市企业,云锦集团募投项目已经确定,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随着两个新成员的加入,我市上市企业将达到4家。

3、工业投资大幅攀升。元至11月,新引进工业项目150个,工业技改项目381个,开工建设项目9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3.3亿元,同比增长47.6%,完成技改投资79.5亿元,增长 51.5%。特别是三季度以来,随着石门海螺二期、皂市电站二期等项目的相继开工,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剧增。

4、园区形象显著改善。元至11月,10个园区全年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9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38亿元。园区形象和承载力大幅提升,园区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281.32亿元。

5、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前三季度,我市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22.9%和24.8%,位居全省前列。全市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0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6.85%,节能成效显著。预计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在5%左右,确保完成今年的节能目标任务。

今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从年初开始就针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并始终贯穿“保增长、保目标、保位置”这一工作主线,主要抓了以下一些工作:

1、突出工作重点,启动了“企业服务年”活动。一是开展了结对帮扶。我们在全市中小企业中筛选出101家受金融危机影响较深、且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建立了领导牵头、部门联系、干部入企的结对帮扶机制。全市46名市级领导、100个市直部门和600余名干部参与。各单位专门成立了帮扶工作组,研究制定了具有个性化的帮扶措施,并建立企业问题台帐和化解机制,力促实际问题的解决。截至10月份,各服务工作组共走访员工近5000人,召开座谈会425个,排查各类问题582个,研究制定具有个性化的帮扶措施687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400多个。二是出台了扶持政策。我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在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担保规模、减轻企业负担、实行灵活的劳动保障等8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优惠政策,为帮扶企业“过冬”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操作指导。三是破解了融资瓶颈。①促进银企对接。加强了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对接力度,通过召开银企合作工作会议,促成云锦纺织、重啤国人等27家企业,与6家金融机构签订了29个项目的贷款合同,贷款资金14.14亿元。目前,已到位近13亿元。②扩大担保规模。一方面积极发挥省政府1亿元担保基金的作用,对企业贷款项目进行跟踪、督促和落实。目前,省财政亿元担保基金已发放到位2.6亿元。另一方面,引导市财鑫担保公司扩大了承保规模,今年已为92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目前在保余额4.6亿元,预计全年可突破5亿元。③创新融资平台。筹备成立了双鑫、湘银、红帆、武陵等4家小额贷款公司和善德、开源、霖丰、华夏金山等5家民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开辟融资的“绿色通道”。四是解决了产销难题。在破解停产、半停产难题上,我们按照企业的分布,责成各地工业主管部门加强了督导和调度,按照“一企一策、一企多策”的思路,现场调研,现场解难,为企业开工复产排忧解难,扫清障碍。今年来,共有130多家停产、半停产企业陆续恢复了生产。在破解产品销售难题上,充分利用桃花源旅游节、全省食品产业工作会议等活动平台,精心组织产品推介。同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发挥消费导向作用,让本地企业产品优先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并在政府采购中给予倾斜。

2、夯实发展基础,加强了“三项建设”。 一是产业建设。①完善了产业振兴规划。今年来,在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和全省“四千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市情实际,初步制定了我市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同时,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与上级振兴规划进行科学对接和接续配套。②出台了实施意见。为帮助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市政府出台了《培育产业集群旗舰企业实施意见》,初步选择了35家企业作为各产业集群的旗舰企业,拟从鼓励做大做强、鼓励新上项目、鼓励本地配套、鼓励上市融资、鼓励科研投入等5个方面进行专门扶持。③制定了专项政策。全面整合我市已出台的各项与工业发展有关的政策,形成了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专项政策。④发展了特色产业。今年来,我市食品产业依托资源优势,迅速发展壮大。6月29日,全省加速推进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在我市举行。会后,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将我市食品产业纳入优先扶持的规划,并在产业政策、扶持资金和项目布局上,给予我市倾斜。同时,把西洞庭食品工业园确定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优先支持建设。我市食品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二是园区建设。一方面是全面推进。继续加强了十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项目建设。元至11月,10个园区全年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9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38亿元。园区形象和承载力大幅提升,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此外,全市143个新引进工业项目中,有58个落户工业园区,园区的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并成为了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另一方面是重点突破。主要狠抓了常德工业走廊、西洞庭食品工业园、澧水工业带的规划编制及建设实施。三大工业版块已基本完成规划修编,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特别是在西洞庭食品工业园的建设发展问题上,市委、市政府先后6次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决定每年由市财政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建设,拉开了园区建设的大幕。三是项目建设。今年来,我们立足用项目建设带动工业发展,全力以赴上大项目、抓大投入、促大发展。①强化项目领导。对重大项目建立和实行了“一个项目,一个市级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个专门小组落实”的工作机制。②突出项目引进。将争资争项任务分解到各级各单位,实行主要领导抓招商,集中主要力量抓招商。③加大项目调度。对在建的项目,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组建专门的项目建设协调班子,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协调,为项目建设创造宽松环境。今年来,芙蓉王生产线扩改、金天钛业一期、冀东水泥、中联塔机、金鹏凹印扩改、瑞冠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均如期竣工投产。

3、全力服务企业,优化了扶持政策。一是梳理整合政策。我们把近些年来出台的扶持政策进行了集中梳理整合,形成了共计145项的政策指导读本,通过召开会议、印发资料、媒体播发等形式和渠道,进行了集中宣传,让每一个企业都能知晓政策、吃透政策、用好用足政策。二是兑现落实政策。我们把兑现政策作为服务企业的根本落脚点,积极作为,务求实效,积极向上争取技改、扭亏增盈等专项资金,兑现了一批采购国产设备抵扣所得税、技改贴息补助等政策。目前,已经兑现落实51个项目,为50家企业争取资金5575万元。三是优化扶持政策。主要是在推动全民创业上,进一步优化政策,对不利于全民创业的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对保留的收费项目视情况降低收费标准。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恪守承诺,共为初创企业减免各项收费1000多万元。同时,我们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编制印发了《常德市全民创业产业指导目录》,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积极发挥1000万元“全民创业扶持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严格把关、高效评审,共甄选78个企业技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资金扶持。

4、注重量质并举,提升了发展质量。一是推行了节能降耗。①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市节能工作调度会,下发了《常德市2009年节能工作要点》,把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到各市直单位部门和区县市,并分季度开展了四次节能工作督查。与此同时,组织5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了“节能宣传周”活动,印发《节能法》等宣传资料1万多份。目前,节能工作已经形成了全民积极参与、全市齐抓共管的新局面。②狠抓了节能工程建设。今年来,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申报和实施了节能技改项目21个,争取上级节能专项奖励资金9200万元。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稳步推进,我市先后有2家企业纳入国家“千家节能行动计划”,12家企业纳入省“百家节能行动计划”。 ③推行了工业节能目标责任制。与全市14家年耗能1万吨以上标准煤的重点耗能企业签订了年度《工业节能目标责任书》,对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监察。同时,对各区县市2008年和2009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评价,并严格执行了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二是推动了科技创新。①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度。对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了跟踪指导,督促其向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迈进。帮助云锦纺织和洞庭制药2家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云锦纺织已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挂牌。②抓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组织申报。组织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43项,市级技术创新项目10项,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4项。③精心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先后组织规上企业职工开展安全与设备管理培训班、企业计算机及管理知识培训班、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等,参训达500多人次;积极响应国家“银河培训工程”计划,组织企业厂长经理和区县市工业局长参加培训3期,参训56人;组织企业家近百人赴东北三省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三是注重了品牌建设。一是制定了品牌规划。召开了全市骨干企业品牌建设保增长工作会议,就如何创建名品名牌,着力推进“质量兴市”、“品牌强市”战略进行了工作部署和安排。制定并下发了《争创名品名牌三年工作规划(2009-2011)》和《2009年度创名品名牌工作目标》,为创“品牌强市”绘制了发展蓝图。二是搭建了服务平台。我们组织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为企业创牌提供信息咨询、认证咨询、品牌推介、商标代理等服务,并对中介机构的规范化运作进行了指导和督导。三是推介了名品名牌。利用全省加速推进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的契机,组织承办了常德市“名、优、特、新”食品会展,全市38家企业近百种品牌产品参展,有力推介了我市的名品名牌。此外,今年我市品牌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中意糖果的“中意”商标成功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使我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达到4枚。

5、强化职责职能,加强了运行调度。我们把调度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一是开展了调查研究。今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4次大型的调研活动。特别是4月份,针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全省、低于本市去年同期的现状,分别前往全省其他10个市州,进行了取经式的考察调研,查找差距、寻找对策,研究制定了工业经济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健全了调度体系。制定了全市经济运行调度统计工作考核办法和工业园区调度统计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了旬调预测制度、月调通报制度、季调碰头制度,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三是抓好了运行调度。一方面,我们加强了企业统计数据的收集、梳理和分析,保持统计的科学性、严谨性,做到了应统尽统,能统尽统,颗粒归仓。特别是高度重视企业入规工作,对每一个新入规企业都认真审查,深入企业逐一实地考察,确保企业入规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坚持工业经济月度预测和汇总分析制度,每月按时编制工业快报手册,对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及主要产品启动了监测和预警机制。再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制度,每季度都认真总结新型工业化和工业园区建设的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安排下阶段的重点工作,化解工业经济存在的矛盾。四是强化了调度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各县市区和管理区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调度,市经委负责除德山以外的市直企业和亿元企业的调度,市统计局负责整个统计工作的调度,实现了调度工作的无缝对接。五是突出了重点调度。突出了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的监控和服务,针对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了分析监测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并相继召开了市直骨干企业调度会、亿元企业调度会、停产半停产企业现场解难会、半年度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为各企业度难关、保增长,增加了动力,指明了路径。

纵观我市工业经济,主要还是存在“总量不大、速度不快、骨干不多、后劲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这一直是横亘在我市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根本难题,如何在这些问题上寻求突破,将是我们明年的工作重点。

二、2010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工业强市”的战略不动摇,坚持做大经济总量、扩充经济增量、提升发展质量的总体目标,以产业建设为主导,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优质服务为保障,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扎实抓好“产业建设年”活动,突出旗舰企业培育,突出产业优化升级,突出发展后劲培植,突出推动全民创业,实现发展速度、经济效益、发展后劲的同步增长,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目标:按照加速、扩量、提质、增效的要求,实现“两个一千”目标,即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户数力争达到1000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突破1000亿元大关,力争达到11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8%以上;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2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其中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入100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5%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考核中确保第二方阵。

重点推进四个“百亿工程”,即:①着力打造烟草、装备制造、食品、铝材及新材料等“百亿产业”,烟草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装备制造、食品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铝材及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②努力培育常德烟厂、创元铝业、中联重科等“百亿企业”,常德烟厂产值突破300亿元,创元铝业和中联重科力争突破百亿大关;③切实建好德山开发区、创元工业园、灌溪工业园等“百亿园区”;④加快建设德山、桃源、鼎城、澧县等“百亿区县”,力争工业总产值均突破100亿元。

二、工作重点

按照“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促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一个活动”,始终坚持“两手抓”,努力打造“三个平台”,着力强化“四项建设”。

(一)认真开展“产业建设年”活动

产业集群现已成为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增强区域经济总量的最主要经济形态。我市产业集群建设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目前,已初步形成十一大工业产业,但除烟草产业外,经济总量不大,产业集聚度不高,核心企业不强,集群体系不完善,缺乏整体竞争力。为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推进产业建设,建议开展“产业建设年”活动。

活动以产业集群协调小组为抓手,突出招商引进项目,实施“外力拉动型”发展;突出培育旗舰企业,实施“龙头带动型”发展;突出健全服务体系,实施“内力驱动型”发展。确保十一大产业集群产值年内增长30%以上。

(二)坚持一手抓现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一手抓发展后劲的增量培育

1、在抓现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上,重点抓好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是突出抓好调整改造。在“调整、优化、改造、升级”等八个字上做文章,促进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两型化、规模化提升。二是突出抓好生产经营。强化内部管理,抓好产品质量;强化市场开拓,抓好产品营销;强化要素配置,抓好满负荷生产;强化制度创新,抓好规范管理。三是突出抓好全面创新。要围绕创品牌、创效益、创后劲,推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四是突出规下企业培育。一方面,动态性地抓好200家以上规下企业的调度、指导、服务和扶持,建立完善的调度体系和联系领导、责任单位、规下企业“三对口”的工作机制,从紧调度、从严考核,力争有150家以上企业入规。另一方面,完善《推进新型工业化考核办法》,适当扩大入规企业净增户数在考核中的比重,激发地方扶持企业入规的积极性。同时,出台新入规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正面鼓励企业入规。再一方面,充分发挥经委、税务、统计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形成工作合力,规范企业入规行为,对瞒报虚报、该入不入的企业进行严格执法。

2、在发展后劲培育上,突出大上工业项目。建议确立“双百”目标,即:在新上工业项目上,确保全年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0个以上,其中过亿元的重点项目力争30个以上,过10亿元的项目力争10个以上;在工业技术改造项目上,确保新上设备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0个以上。

(三)着力打造创业服务平台、创新支持平台、创优奖励平台

1、打造创业服务平台。一是营造创业氛围。加大政策引导、项目引导、规划引导力度,真正形成积极创业的浓厚氛围。特别是要充分发挥1000万元“全民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的撬动作用,切实帮助初创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实施项目引导。各级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要与产业协调小组、行业协会和核心企业一道,定期挖掘、包装、发布投资省见效快的项目、产业集群配套协作项目,并完善配套产品的采购机制,吸引民资投入。三是加强创业服务。要主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开拓市场。特别要支持初创企业开展质量认证、环保认证、标准认证和创名品名牌等活动。同时,注重发挥民营经济服务局的作用。

2、打造创新支持平台。促进优势资源向产业链核心环节、价值链高端环节集聚,加快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年内创建成功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以上,全面启动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引导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加速产学研对接,推动项目与生产对接。

3、打造创优奖励平台。在抓好企业做大做强、技术改造等考核奖励的前提下,建议整合“双十佳”评比、新型工业化优秀企业考核等内容,引入“星级企业”评价机制,制定评价体系,对企业守法经营、产值和增加值增速、税收增幅、吸纳就业人数等评价体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全面达标的授予年度“五星级企业”荣誉称号,并向企业法人代表颁发金质奖章,优先推荐企业法人为同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名人选,激发企业家热情。

(四)切实抓好产业建设、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品牌建设

1、切实抓好产业建设。以“产业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科学指导产业建设。一是落实振兴规划。修订并完善我市的产业振兴规划,与国务院、湖南省的产业振兴规划无缝对接、接续配套,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按照“传统产业高端化、支柱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思路,重点支持食品、纺织、林纸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着力改变区县市产业发展“小而全”的发展格局,结合地区特点,各区县市优先发展2-3个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三是完善产业链条。从拉长链条、完善配套入手,提高本地配套比例、降低配套成本、缩短配套半径。同时,加大科技研发,促进本地企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发展。

2、切实抓好项目建设。一是抓“大”,结合我市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资源,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市外上市公司、大企业集团和战略投资者上,放在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行业50强上,放在大型央企、省企上,引大项目、引大集团,靠大企业、靠大集团;二是抓“好”,要注重项目质量,切实把高新技术项目、效益高的项目、产出大的项目、生态环保项目引进来;三是抓“快”,要督促加快建设进度,早动工、早投产、早达产、早见效;四是抓“实”,就是要真抓实干,抓实实在在的项目,抓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3、切实抓好园区建设。以打造“百亿园区”为牵引,实行园区由建设向发展的转型,着力提升园区经济发展质量。一是塑造园区形象。一方面,继续加大园区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各区县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到2000万元以上,德山开发区达到2亿元以上,西洞庭食品工业园达到1亿元以上。特别是要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引进民资、外资等多元主体,实施园区滚动开发,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一廊一带一园”的建设步伐,加速制定完善常德工业走廊、澧水工业带、西洞庭食品工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打造“常德园区名片”。加强德山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和安乡、津市、桃源三个区县工业园申报省级开发区的各项工作,力争年内申报成功。二是打造特色专业园区。大力建设西洞庭食品工业园、德山电子产业园、灌溪机械制造工业园、创元新材料工业园等特色专业园区,力争2-3个园区获得“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或“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的挂牌。三是新建标准厂房。引导开发商和民资入园建设标准厂房,加速建好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留学生创业基地、产业链配套产业基地,为微型企业、配套企业入园降低成本、促进发展。四是加速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在加速推进市、县两级城区内的部分企业“退城入园”的同时,吸引优势项目、大项目、高科技项目、节能环保项目入园,提高入园项目的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率。

4、切实抓好品牌建设。一是突出区域品牌建设。突出地域性产业特色,打造区域品牌。如:澧县的葡萄、汉寿的中华鳖、石门的柑桔、津市的藠果、安乡的小水产等,都要千方百计引导向深度加工延伸,形成规模,形成区域品牌。二是加快产品创牌步伐。按照《常德市新创名牌产品三年规划(2009-2011)》,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确保全市新增中国名牌产品3项,中国驰名商标7项;新增湖南名牌产品25项,湖南省著名商标65项;新增常德名牌产品30项,常德市知名商标87项。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凝智聚力深化主题活动。坚持用强大的领导力量和主要的工作精力谋工业、抓工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月调度一次工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分别用30%以上、50%以上的精力抓工业,分管领导用70%以上的精力抓工业,区县(市)委常委会每两个月研究一次工业经济工作。建议从改制企业原企业负责人、原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及相关市直单位选派业务精通、经验丰富、勤政务实的经济工作人才,到区县市挂职副县市长,协管工业经济和产业建设,充实和加强地方发展工业经济的力量。同时,各级职能部门要把促进工业发展列入本单位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领导班子每月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协调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搞好产业建设的向上衔接和汇报,为我市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更大的支持。

与此同时,把“产业建设年”活动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主题活动来抓,举全市之力,推动活动的有序开展。

(1)成立领导班子。建议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的统领下,成立“产业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产业集群建设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各产业集群协调小组继续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严格落实市级领导、产业发展、旗舰企业培育、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各区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

(2)明确工作目标。十一大产业集群产值年内必须增长30%以上(各产业具体目标另行制定)。

(3)突出工作重心。一是明确招商任务。年内各产业集群协调小组确保引进亿元项目1-3个,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各区县市引进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个以上,其中亿元项目1个以上。二是抓好旗舰企业培育。重点培育35家旗舰企业,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服务倾斜,力争35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70亿元,实现龙头带动型发展。①落实兑现政策。落实兑现《关于培育旗舰企业的实施意见》的有关精神,集中工作精力和优势资源,培育旗舰企业。②强化资金扶持。建议整合财源建设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工业发展资金等三个方面的专项资金,形成强势资金流,并向旗舰企业倾斜。③组建企业集团。加强引导、加强指导、加强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市场主体,采取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将一些结构相近、关联相通的企业整合起来,形成大的企业集团,打造“产业航母”。④培育上市资源。在引导、支持金健米业、大湖股份两个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基础上,做好湘鲁万福、云锦集团的上市辅导工作,力争上市成功;做好中泰特装、洞庭药业、金帛化纤、凯斯机械等企业的重点培育工作,达到上市的基本条件。⑤强化要素保障。健全要素调度体系,设立资源数据库,建立企业需求台帐,科学组织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配给调运、确保要素供应通畅有序。三是健全服务体系。①健全科研体系。加快各级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②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依托现有的设备先进、人才完备、技术成熟的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产业产品研究技术中心,为企业搭建产品检验、工艺改进、技术指导、向上争资争项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议在装备制造和食品两个产业先行试点,在常德烟机、金健米业分别设立机械研究技术中心和食品产业技术检验中心,为产业集群企业提供服务。③健全物流体系。配套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建设货物吞吐集散平台。重点建设好市城区和德山物流园、澧县等县级物流园以及部分企业物流中心,使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配套。④健全市场拓展体系。一方面,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消费引导作用,让本地名牌产品优先进入政府的采购目录。另一方面,鼓励本地终端卖场经营本地名牌产品。本地名牌产品进入卖场,免收入场费;对年销售本地名牌产品200万元以上的终端卖场,由本级财政按照销售额的5‰给予奖励。再一方面,加大各级政府向外推介本地产品的力度。由政府牵头,组织开展“常德产品万里行”活动,帮助企业向外开拓市场。⑤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按照“两端延伸、中间分离”的思路,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⑥健全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行业协会走上招商引资主战场,督促行业内企业的规范经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帮助企业搞好维权等。

(4)强化工作责任。各级要抓好产业建设的总体安排、综合协调、宣传报道、督促考核等工作。各产业集群工作协调小组要建立、完善联系会制度和协调机制,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市各职能部门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并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建设和发展产业集群中的困难和问题。对集群内企业反映的各种问题,必须在受理后15个工作日内予以解决或答复。

同时,建议市委、市政府抓好三个环节:①年初就出台《关于开展“产业建设年” 活动的决定》、《“产业建设年”活动方案》和《考核办法》、《关于培育旗舰企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导全市活动的开展。②建议3月初召开全市推进新型工作化工作暨“产业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产业建设年”活动。③加强调度考核,严格工作责任。年底对各产业集群协调小组的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在保证10万元工作经费的基础上,追加5万元作为年终奖励资金,年底通过严格考核,对全部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工作指标和发展目标的,可获得5万元奖励;其他情况按完成比例兑现。

2、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一是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认真搞好银企对接,促进建立良性的银企合作关系,并严格兑现落实已出台的奖励政策,激励银行向工业企业放贷。二是完善担保体系。①充分发挥财鑫担保公司、经投公司作用,扩大担保面、提高担保额。对新增担保贷款额达到30%以上后,即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②鼓励发展多元担保公司。鼓励民资、外资积极筹建担保公司,并建议对组建成功的担保公司,视同工业招商引资项目予以奖励和优惠。③建立担保奖励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对担保贷款额度大、效果好的民资担保公司,年底可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正常、合法经营中出现的亏损,由同级财政按亏损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偿,激励各种担保公司积极作为,助推企业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发展互保、联保,推动融资担保业务。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拿出2000万元建立产业建设引导资金,由市委、市政府根据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出台扶持产业建设的目录,企业对照目录,向市政府提出资金申请,经有关部门核准审批后,给予贷款贴息、技改定额补助等资金扶持。四是创新融资模式。市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专储于承办银行,承办银行配套1亿元信贷资金,组成总额2亿元的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基金。按照企业申请、经委推荐、金融机构放贷的程序办理贷款业务。五是鼓励引进和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并建议对组建成功的,视同工业招商引资项目给予奖励和优惠。另外,要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本地商业银行或引进外地民资银行。

3、科学施策推动节能降耗。明年是“十一五”节能目标考核的最后一年、结账之年,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一是通过强化责任促进节能降耗。要建立节能减排指标责任体系和监控体系,推行问责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二是通过调整结构推动节能降耗。鼓励现有企业加大改造力度,淘汰落后工艺、陈旧设备;引导重点能耗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优化产品链条。三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带动节能降耗。抓住国家支持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升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水平。同时,加大清洁能源、新型能源、绿色能源的推介、发展和使用力度。四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助推节能降耗。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倒逼落后产能企业退出市场;建立黄牌警告制度,对节能降耗未达标企业,停止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五是通过加强监控确保节能降耗。对新上年耗标准煤1000吨以上的项目实行能耗评价制度,对新上年耗标准煤5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特别是创元铝业、海螺水泥、冀东水泥、牛力水泥、南方水泥、金天钛业等,严格实行能源审计和节能监察。六是通过政府表彰鼓励节能降耗。对工作措施得力、节能降耗效果明显的地方企业,年终给予一定资金的奖励,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优先倾斜。

4、与时俱进加强机制创新。一是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赋予园区更多的自主权和管理权,使园区享有行政管理和行政审批权限,能够承担起独立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的职责。二是进一步明确园区招商责任。明确园区管委会的招商引资主体地位,各园区管委会年内确保引进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个以上,其中亿元项目1个以上,并纳入园区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5、多管齐下优化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政策环境。重中之重是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的精神。另外,把近些年来出台的扶持政策进行了集中梳理整合,形成政策指导读本,在企业进行了集中宣传,让每一个企业都能知晓政策、吃透政策、用好用足政策。二是优化项目服务。对引进的工业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削减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能。同时,要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各相关单位向上争取的资金总额不低于上年的水平。对在建的项目,各级和各有关部门都要组建专门的项目建设协调班子,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协调,为项目建设创造宽松环境。三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按照国发[2009]36号文件精神,在各方面给予优惠。在缴纳社保费用上,在相应期限内,对中小企业给予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失业保险补贴;对部分困难中小企业,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10年底。在缴纳行政事业性收费上,全面清理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项目,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规定应缴的收费项目,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全面实行中小企业缴费登记卡制度。在缴纳税款上,对年应纳税额低于3万元的小型微型企业,其实际所得按50%计入所得额,再按20%的税率缴纳所得税。中小企业在缴纳进口关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可酌情减免。

6、优化管理激活企业潜能。从指导企业加强管理入手,引导企业优化管理、自练内功、激活潜能。一是指导企业管理。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咨询指导、现场指导,帮助企业突出抓好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队伍管理,不断挖掘管理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实现健康发展。二是加强人才培训。组织企业高管人员参加全国职业经理人培训,提升企业家整体素质;由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采取订单培训、互助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为企业培训和输送技术工人。三是推动信息化建设。主要是认真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工程、企业节能减排监控工程、企业管理一卡通工程、装备远程监测管理工程等“五个工程”建设。四是帮助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分期分批组织企业法人和高管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帮助企业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促使我市企业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7、尽职尽责强化调度考核。一是强化调度。做到“四个并举”,即:规上与规下企业调度并举;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调度并举;企业发展与要素配给调度并举;单项指标与综合指标调度并举。对区县市的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园区建设、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产业集群协调小组服务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情况月通报季考核,并在《工业常德电视周刊》和《常德日报》上予以通报。文字通报要印发给全体市级领导、各区县市党政“一把手”、产业集群协调小组第一联系人、市直相关单位“一把手”等。二是强化督查。对产业集群协调小组进行分片指导和调度,对产业发展情况每月调度一次,每季度督导一次。市推新办还可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督导。三是强化考核。进一步强化对新型工业化的考核,以考核促发展。

归档时间:2024-03-25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