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常德市经信委2008年工业经济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业经济工作思路

2009-03-13 11:31 来源:市经信委
阅读次数:
字号:【

一、2008年工业经济工作情况

2008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一化三基”战略方针,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在深化、加速、带动上下功夫,克服冰雪灾害、电力短缺、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集中精力、突破难点、狠抓重点,在项目建设、集群培育、园区发展上积极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776.1亿元,增长32.2%,为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计划目标(即:规模工业总产值过千亿)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销售收入672.9亿元,同比增长32.3%;完成增加值339.9亿元,增长22.32%;实现利税211.9亿元,增长19%。其他各项指标均完成了全年的既定任务。

一是企业成长好。2008年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787户,比2007年净增144户,是历年来净增最多的一年;“亿元企业”新增28家,达到85家,创造了常德工业发展的新历史;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企业新增了常德烟机、中联建筑起重、中联汽车起重、中联车桥等4家,达到7家,其中常德烟厂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了222.48亿;创元铝业突破50亿元,达到了52.22亿元。另外,企业创新活动活跃,2008年度我市有金健米业、常德纺机等17家企业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二是经济运行好。一是县域工业发展迅猛。9个县市区规模工业全年产值增幅均保持在30%以上,其中增幅在40%以上的有7个县市区,武陵增长50.84%,桃源增长49.81%,鼎城增长49.5%,临澧增长48.58%,汉寿增长47.07%,澧县增长44.45%,石门增长42.04%。二是重点产业发展迅猛。10大产业中除盐化工、电力之外,均持续向好甚至逆市反弹。烟草产业完成产值236.1亿元,增长21.1%,对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5%;铝材及新材料产业虽然受市场价格因素等的影响,9月份以后出现波动,但累计仍完成产值62.8亿元,增长55.5%;食品产业完成产值85.7亿元;增长65.2%;纺织产业继三季度出现负增长后,11月、12月逆市反弹强劲,同比分别增长51%、68%,全年累计完成产值62.89亿元,增长28.5%;建材产业完成产值33.6亿元,增长75.7%;机电产业完成产值112.8亿元,增长42%,成为全市第二个过百亿的集群;林纸产业完成产值19.4亿元,增长32.9%;医药产业完成产值12.2亿元,增长32.3%。三是骨干企业发展迅猛。全市85家“亿元企业”累计完成产值532.1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8.6%,所占比重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4.6个百分点。

三是园区发展好。10个园区全年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51亿元,其中财政投入4.94亿元,超过年度计划指标29%。园区形象和承载力的大幅提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园区成为了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75.4亿元,增长50%,超过全市均速17.8个百分点。除安乡开发区外,其他园区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其中,汉寿增长99.3%,澧县增长78%,鼎城增长62.7%。特别是德山、创元、鼎城3个园区的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到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0%,集聚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是工业投资好。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资70亿元,增长38.5%,是近几年来项目最多、投入最大、增幅最高的一年。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在技术改造中,实现了三个超历史,一是项目个数超历史,全年开工技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37个,总投资额达80亿元;二是大项目超历史,全年技改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技改投资项目达25个;三是建设速度超历史,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技改项目达48个。

五是项目建设好。全年全市共签约引进2000万元以上和设备投资额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59个,投资总额201亿元;开工建设项目136个,本期完成投资38亿元;竣工投产项目95个,累计完成投资58亿元,全部超额完成“工业项目建设年”的目标任务。这些项目全部投产达产后,预计可新增工业产值500多亿元。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在进一步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构筑平台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

1、健全了四项机制。一是健全了抓工业的领导机制。继2006年成立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后,2008年又成立了11个产业集群工作协调小组,明确了牵头领导、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的主要职责,完善了市级主要领导对口联系产业、核心企业、重点项目、战略投资者“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同时,还成立了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加强了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领导力量。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走访园区、企业,召开专题调度会议20多次,推动工业经济工作的力度前所未有。特别是2008年4月,书记、市长到各工业园区现场办公,对企业提出的40个重点问题进行了交办,之后各有关单位跟进落实,市推新办跟踪督导,确保圆满解决。二是健全了政策激励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决定》,明确了“工业项目建设年”的总体目标,即全市签约引进项目130个以上,开工建设项目100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70个以上,并与各县市区签定了项目建设责任状,确保完成任务。同时,还出台了《关于激励和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在创业经营范围,投融资渠道,财税扶持力度,允许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办企业等方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大大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热情。年初,市委、市政府经过严格考核,共兑现上年工业经济奖励1000万多元,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各个方面推进工业发展的积极性,使全市上下工业强市的认识更高、劲头更足。三是健全了调度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园区建设、工业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培育、招商引资等一系列调度考核机制。特别是科学对接省推新考核指标,制定出台了《2008年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在日常调度中,除了对市考核奖励办法中确定的9大项19小项指标建立台帐外,还着重加强了对省推新考核新增指标和弱势指标的分析与调度。四是健全了部门协作机制。健全了新型工业化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出台了清理整顿行业协会组织等优化环境政策,形成了各部门齐心协力抓工业的浓厚氛围。市委组织部、市经委继续组织推行了企业外协工作,去年又选派了22名机关干部担任了民营企业外协副厂长(副经理),帮助企业协调外部环境,使外协人员总数达到了57人。为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工人短缺的难题,8月中下旬,市推新办还牵头开展了专题调研,制定了《关于解决工业企业技术工人短缺问题的工作方案》。并促成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学校、企业对方案进行了全方位对接,初步确定了订单培训、委托培训、互助培训等解决办法。

2、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突出了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建立了台帐,做到了一旬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促、半年一总结,并组建专门的项目建设应急协调班子,建立专门的问题化解机制,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会商、及时解决,确保了项目顺利建设投产。二是突出了园区建设。除切实加大园区基础建设力度外,还特别启动了工业走廊建设。成立了由市、县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反复论证,形成了以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配套实验区为宗旨的综合方案,明确了工业走廊的建设范围、发展定位、发展目标,计划将工业走廊打造成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产业转移对接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湘西北综合性物流中心。三是突出了集群培育。出台了《关于建立十一大产业(集群)领导联系责任制度的通知》,成立了11个产业集群(包括旅游产业)工作协调小组,实现了领导、产业、核心企业、重点项目、战略投资者“五对口”。一方面健全了运行机制。建立了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制度、产业发展调度制度、第一联系人考核制度,定期调度、研究和处理相关问题;给每个小组拨付了10万元的工作经费,强化了工作保障。另一方面制定了发展规划。5月份,各协调小组深入企业调研,全面了解了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拿出了详实的调研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形成了各产业2008年至2020年的集群发展规划;市推新办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总体规划,拟定出台关于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办法和实施方案。8月份,市经委还促成市政府与北京南洋林德公司签定了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聘请温元凯教授为我市常年高级战略顾问,为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咨询,帮助我市每年至少引进1家国内外资本集团,帮助指导3家企业上市成功等。四是突出了生产经营调度。建立和完善了独立的经济运行调度体系,把定期调度与日常调度、指标调度与现场调度结合起来,加强生产要素的调度和组织,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帮助企业尽量实现满负荷生产,确保了全年的生产指标和任务的完成。特别是冰冻灾害和用电高峰期间,多次召开电力现场调度会,及时、科学地调度用电,确保了全市重点企业生产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3、实施了四个调整。一是调整招商方略,提高工作实效。突出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强化了经济主管部门、综合部门和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责任,派出了挂职干部,组建了6支招商分队,主动走向沿海发达地区,走向央企和省企集团总部,建立联系沟通的长效机制。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一方面,坚决关停了100多家不符合产能要求和环保要求的“五小企业”。另一方面,积极应对国家调控政策,制定了白酒、麻纺、水泥三个产业的调整方案,促进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积极帮助和指导企业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化解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还于12月初组织举办了企业高峰论坛暨工业人才沙龙等活动,提振信心,调整结构,促进发展。三是调整信贷模式,拓宽融资渠道。通过举办银企洽谈会、银企联谊会、金融产品推介会,帮助企业化解资金瓶颈。在专题银企洽谈会上,有61家企业与银行现场签约,协议融资31亿元。同时采取投入财政资金、吸收企业股本、注入改制企业剩余资产等方式,多方筹措注册资本金,积极筹备组建了全省最大的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财鑫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2.1亿元。特别是书记、市长牵头,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促进银企直接对接,市推新办建立台帐、定期督查,确保了信贷承诺的兑现,到目前为止,共为园区重点企业解决银行贷款13.2亿元。四是调整培训方式,全面提高素质。变请进来学为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学,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高管人员、工业干部前往四川、重庆学习考察了新希望集团、五粮液集团、力帆集团,学习了经验、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思维。

4、构筑了四大平台。一是加快了创业平台建设。加快了德山经编产业园、云锦纺织工业园等专业产业园的建设,加大了对德山中小企业创业园、武陵电子电工材料创业园、安乡中小企业创业园和澧县滟电创业园等中小企业创业园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快了物流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柳叶湖物流中心、德山仓储中心、澧县物流中心的建设,总投资2.5亿元,目前进展顺利。三是加快了宣传平台建设。开展了“双十佳”评选和“百强企业”排序等一系列活动,并通过电视台、报纸广泛开展宣传。面对全球金融风暴,又创造性地开辟了“提振信心、笑对2009”专栏,广泛邀请企业家参与讨论,为全市应对金融风暴献计献策,真正开拓了思维、提振了信心。四是加快了信息平台建设。对中小企业湖南网常德分网、市经委网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其中,中小企业湖南网常德分网成为“红网”的子网站,大大提高了网站的外向度和点击率。两个网站全年累计发布法规政策、企业动向、市场需求等信息1800余条,开辟了企业展播栏目,大力推介企业和产品,受到广泛好评。

当然,目前我市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金融风暴使部分产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二是产业集群形成还需假以时日,三是浓厚的创业氛围还未形成,四是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规范,五是发展环境还不尽人意。

二、2009年工作的初步思路

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市场形势,综合分析常德工业整体态势,我们认为,2009年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会加深。专家分析,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从今年开始,面更广、度更深,预计我市纺织、铝材、建材等行业受到直接影响,其他有关行业也将受到间接影响。二是不确定性的因素加多。由于自然气候、市场因素、客观条件等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工业经济发展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三是外地发展的竞争加剧。特别是省内的长、株、潭和岳阳、益阳,近几年来引进大企业多,新上大项目多,培植的后劲充足,存在着把我们越甩越远的趋势。四是发展瓶颈的制约加大。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①资金问题,供求矛盾越来越大,资金到位难;②人才问题,特别是企业实用人才,招用工难的问题已经凸现;③环境问题,特别是软环境问题突出,施工环境差,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等。

当然,在分析问题与不足的同时,我市工业经济也具备了加速发展的条件,有基础、有机遇、有后劲、有动力。同时,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对,积极应对。既要看到投资者信心下降、投资锐减、市场疲软、出口受阻等不利的一面,更要看到危机背后所潜藏的机遇,并主动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化“危”为“机”。就目前来看,内陆地区加速工业发展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机遇。一是国家政策性投入的拉动作用明显。从去年11月份开始的国家4万亿元和省、市、区20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将拉动全国GDP至少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且更具长远性,对建材、钢铁、铝材、水泥等产业的拉动会更加明显,尤其是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和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二是沿海部分关停企业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为我们部分产品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三是大宗商品、设备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为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降低了成本。四是打工人员大量回流,为我们缓解技术工人短缺瓶颈创造了条件。等等。因此,我们仍须保持加速发展,按照既定的发展目标,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确保较高增速。

(一)指导思想:坚定工业经济发展的信心不动摇,坚定“工业强市”的战略不动摇,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现有企业生产经营,一手抓增量和后劲培育)的方略不动摇,坚定“两个保持”(保持2008年的发展速度,保持全省中上游的发展水平)的目标不动摇,科学分析、积极应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加强预测预警分析,努力寻求化解之策,以产业集群为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年”活动,突出集群培育,实现发展速度、经济效益、发展后劲的同步增长,立足上大项目、做大产业、扩大园区,确保又快又好发展。

(二)发展目标:按照加速、扩量、提质、增效的要求,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户数净增120户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入100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5%;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8%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仍居全省第一。力争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考核进入第一方阵。

(三)工作措施

总体思路是继续坚持“两手抓”,努力做好“三篇文章”,始终突出“四个重点”,认真抓好“四项建设”,大力实施三个“百亿工程”。所谓“两手抓”,就是一手抓现有企业生产经营,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手抓增量培育,增强发展后劲。所谓“三篇文章”,就是认真做好调整、改造、创新三篇文章。所谓“四个重点”,就是切实突出产品质量、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节能减排四个重点。所谓“四项建设”,就是抓好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产业建设及工业走廊建设。所谓三个“百亿工程”,就是打造烟草、机械、铝材及新材料、食品、纺织五个百亿产业;培育常德烟厂、创元铝业、中联重科三个百亿企业;发展德山开发区、创元工业园、灌溪工业园三个百亿园区。具体措施就是“五个立足”:

1、立足集群发展,提升产业层次。产业集群建设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增强区域经济总量的最主要经济形态,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工业强市的必然选择。今年我市产业集群建设总的思路是:在继续坚持和完善“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壮大核心企业,发展多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配套服务体系,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量,做大做强产业,实现超常发展。产业集群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新增100户以上规模企业;培育80家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新引进10家以上战略投资者;新上100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5个;新创建20个名牌产品,做好两家企业上市的前期工作。集群建设的重点是:①推动产业升级。一方面,核心企业是产业的龙头,我们将通过调整、改造、扩能、提升,做大做强核心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多元企业,突出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相关产业。再一方面,狠抓产业调整改造,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切实加强产业、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同时,加大企业创新力度。敦促企业加强理念、机制、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出活力,出效益,出水平。②发展产业协作。一是扶持发展核心企业。力争全年新增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5户,新增亿元企业15户。二是鼓励企业发展配套,推行业务外包。三是健全生产性服务体系。从行业准入、税费减免、用地供给、融资贷款等方面对评估、咨询、法律、物流等中介机构的发展给予支持。③培育优势产业。把烟草、食品、有色冶金打造成全省的龙头带动型产业,建成全省最大的食品工业基地和铝材、钛材生产基地。把机械、纺织、林纸产业打造成长株潭的配套协作产业。发展建材、医药、盐化工等资源特色型产业。

2、立足持续发展,打造工业走廊。一是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并抓紧组织实施。二是由市委、政府两办牵头组建专门班子,针对工业走廊建设的实际,研究出台土地集约利用、项目招商、产业配套、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启动走廊建设。同时,加强市、县两级的整体配合,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集聚成群的思路,遵循投入集中、土地集约、益于集散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澧水工业带,制定方案,组织实施。

3、立足科学发展,狠抓发展质量。一是抓好产品质量,实现安全发展。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因此必须敦促企业把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各个环节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产品质量,用质量占领市场,求得发展空间。二是抓好市场营销,实现快速发展。要把握“产多产少在于销,销多销少在于质、质好质坏在于管、管好管坏在于人”的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企业创新营销策略,开辟营销渠道,拓展营销网络,切实搞好市场营销,加速企业发展。三是抓好内部管理,实现健康发展。要突出抓好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队伍管理,不断挖掘管理的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四是抓好节能减排,实现持续发展。①强化责任促进节能降耗。通过强化各级领导和企业负责人节能降耗意识,建立节能降耗指标责任体系和节能降耗监控体系、推行责任状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等措施,切实节能降耗。年初将召开节能工作会,由市政府与县市区政府签定责任状。②调整结构推动节能降耗。即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鼓励现有企业加大改造力度,淘汰落后工艺,陈旧设备;引导重点能耗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优化产品链条。同时,加大“五小”企业和耗能不达标的老旧锅炉的专项清理整治力度。建立年能耗3000-10000吨标煤企业报告制度。③指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节能降耗。一方面是发展优质能源,另一方面是发展循环经济。

4、立足提速发展,突出后劲培育。①通过加大投入提速。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力争取得更大成效。一是继续抓好新上项目的目标管理。一方面,督促2008年续建项目早日投产达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小分队的作用,抓好产业招商,力争全年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00个以上。确保100个以上项目顺利竣工投产。二是严格按照产业布局思路,引导、支持投资者向产业集群重点区域投资。同时,重点强化对烟机3亿元系列技改、恒安四期、重啤国人20万千升一品纯生扩改等100个固定资产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双百工程”项目的调度和服务力度,确保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特别是要围绕中央、省里的有关资金、项目,及时调整、充实、优化各种项目库,敦促各级部门主动出击,全力争取。三是建立有效的政企银保沟通协作机制。对重大技改项目资金有困难的企业,建立工业主管部门推荐、担保公司评估担保、政府给予风险补贴、银行优先支持的工作机制,尽力化解融资难题。②通过强化调度提速。全面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的影响分析,及时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调度体系,建立健全煤电油气运资源数据库;进一步加强对影响工业运行和企业发展重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切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上、下半年各组织一次“新型工业化调研月”活动,紧紧围绕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和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及如何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分产业开展专题调研,提供预测预警,提出应对之策,指导企业适时调整战略,确保持续发展。③通过科技创新提速。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主动开展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尽快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效益和发展速度。分产业认真组织好产学研联合活动,推动项目与企业对接。二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率先启动纺织、食品、机电等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改造。三是支持企业加快各级各类技术、研发、设计、工程中心建设。积极组织烟机、云锦、洞庭、中泰等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2家以上创建成功,新创20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5、立足和谐发展,强化工作创新。今年,我们将面临诸多新困难、新问题、新挑战,必须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要统一思想,树立服务工业经济的统一认识;要认真研究,形成破解瓶颈的方案;要真抓实干,形成服务发展的合力。①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我们将在四个方面大胆探索。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财鑫担保公司的作用,增加担保额,扩大担保面,放大担保效应。二是尝试推行互助担保,鼓励大企业、好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三是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建立风险担保资金,提高商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的积极性。四是鼓励民间资本试办社区银行,并组建常德创业投资(基金)公司,帮助企业做大做强。②营造全民创业社会环境。采取典型引路、政策引导等激励、支持全民创业。开展“讲述本土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专栏宣传活动,大力培育和激励创业主体,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孵化园、留学人员创业园、配套产业园,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壮大微型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激励和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制定出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扶持办法》,优化政策,夯实载体,促进非公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③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按照《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的要求,对现有审批、收费项目进行再清理、再削减,全面推行项目审批代理制、限时办结制,提高办事效率。④日常工作中切实突出“四个加强”。一是加强调度。包括运行调度、项目调度、产业调度、园区调度。二是加强服务。围绕指导、协调、解难、扶持四个层次搞好服务。采取现场办公、一事一议等措施,切实帮助企业化解难题。同时,选派好第四批外协副厂长(副经理),举办好节能统计培训班、涉企法律知识培训班、设备管理人员培训班、金融业务知识培训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优秀民营企业厂长(经理)培训班,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素质。三是加强考核。对现有的推新工作、园区建设、项目建设的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和整合,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四是加强建设。加强工业系统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实用人才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重要支撑。特别是在企业实用人才建设上,要采取人退我进的策略,认真开展对沿海打工返流人员的专题调研,并组织企业及时面向回流人员搞好定向招聘,既帮助返流人员再就业,又帮助企业缓解人才瓶颈。

归档时间:2024-03-25
已归档